欧洲债务危机的不断扩散,正在危及欧元的稳定,对欧元区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避险需求促美元走强,不仅导致了全球股市纷纷下挫,而且还引发了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震荡下行。这表明,全球经济、金融正遭受欧洲债务危机的进一步冲击。
问题是导致当前欧元区国家面临主权债务风险的原因是什么?在笔者看来,影响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这些国家自身的原因,也反映出欧元体制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长期性、结构性和制度性问题。
首先,最早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等欧元区国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金融危机使这些国家遭受了严重经济损失,也推高了其赤字和债务,导致其原本隐蔽的债务问题一下子爆发了。
一是希腊等欧元区国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产业结构不完善,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遭受的损失也较为严重。以希腊为例,主要是以海运、旅游、农产品出口等外需型产业作为获取外汇收入的支柱产业,工业制造业比较落后。其支柱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导致2009年希腊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比重在欧元区16国中居于首位?
二是许多欧元区成员国自从加入欧盟起,其赤字和债务就一直超过规定上限。这些欧元区国家的税收不能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同时实行高社会福利,造成财政赤字庞大。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更是不得不通过扩大开支以刺激经济增长,在财政收入无法支撑所需开支后,政府不得不大量借债,从而推高了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
三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这些国家作为欧元区成员国的主权信用一直被评为A级,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能力较强,所以债务问题并未爆发。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严重的经济衰退改变了原来的市场判断和评价,本来隐蔽的债务问题也就随之爆发了。
在这一过程中,国际评级机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国际评级机构对发达国家的主权信用普遍高估,因此忽视了希腊等国长期存在的债务问题。但随着市场开始关注债务问题,标普等评级机构也开始不断调降希腊等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从而导致了危机爆发。
欧盟领导人多次批评国际评级机构在主权信用评级过程中存在缺乏判断力、过于依赖市场情绪等缺陷。目前,欧盟表示将采取措施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审查评级方法,严格评估评级结果,从而限制评级结果对市场的影响。
其次,欧元区经济、金融管理体制本身也存在着诸多缺陷。
一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分离。一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该是“互为依托,不可分离”。不过,尽管欧元区成员国的货币政策已实现了高度的一致性,但财政政策仍掌握在各个主权国家手中。一旦遇到经济金融问题,各国难以协调一致地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问题。
二是由于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统一的货币政策不能适应不同国家的需求。在欧元区内,既有像希腊这样的成员国,近年来经济竞争力相对下降,失业率高企和房地产泡沫等经济隐患严重,经常项目赤字不断累积,当金融危机来袭时便成为薄弱一环;也有以德国为代表的部分成员国经济竞争力相对上升,出口强劲,经常项目盈余不断扩大。由于各国经济受危机影响不同,因此对刺激性的货币政策需求也有所不同。
金融危机爆发后,欧元没有如美国一样进入零利率,这符合德国等经济强国的利益,却导致了希腊等国家遭遇重大的财政赤字难题。因为,这些国家既无法让货币贬值,也不能调低利率以刺激借贷,只能依靠更多的国债来筹集资金,以实行经济刺激计划。可以说,在特定情况下,统一的货币政策限制了其成员国应对危机、调控经济的能力。
三是欧元区在确保成员国遵守财政纪律方面存在制度漏洞。为维系经济稳定,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了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比重的上限,但没有政治上的强制力来确保成员国遵守上述规定,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惩罚手段?此外,对于各成员国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欧盟有关机构也缺乏有力手段加以监督。
四是欧元区缺乏危机救助机制,在成员国出现危机时无法及时相救。面对危机,欧元区国家缺乏协调处理的机构,而各欧元区国家也不愿意为其他国家背负债务负担,因此各成员国在出台希腊救助机制过程中表现出种种分歧和矛盾,暴露出危机处理能力的不足。(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