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过得不容易,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政府启动了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政策,推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今天我们又走到了一个关口,从前4个月各项经济指标分析,我国经济又处在政策敏感期。”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在“2010中国基金业金牛奖颁奖典礼”上如此概述当前的经济形势,他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变,不要因CPI短期走高而调整经济政策,避免调控政策的“短期化”。
经济基本面没有变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发展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正在稳健展开,我们要对经济增长有充分的信心。”王国刚强调。
王国刚指出,一季度GDP取得了同比增长11.9%的成绩,4月CPI同比上涨达到2.8%的阶段高点,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是否会发生通胀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冷静看待,不应当以简单的季度数据、月度数据来做草率判断。
他指出,一季度GDP增长较高和去年的基数较低有关,如果通过简单同比就认为经济过热,将会使政策判断出现偏差。今年季度GDP和去年同比走势将是“前高后低”,如果在高点采取措施给经济降温,将使后期的GDP比预期的还要低。
此外,我国必须要加快消费的增长,在此背景下投资肯定要增加。因此,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投资还将居高不下,不能因此妄下结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
避免调控政策短期化
王国刚指出,任何政策在实施中都有滞后性,应避免因为短期的经济数据而改变政策走向。由于去年CPI在6、7月是低点,今年同比还将很高。
此外还有两个因素影响今年的CPI,一是资源价格调整,2009年物价负增长给理顺一系列政府定价产品包括水、电、能源、交通等价格提供了良好契机,这些产品价格上涨将主推CPI上行;二是今年天气变化导致农产品价格上行,因此全年CPI突破3%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但这不是通货膨胀,不是货币政策宽松造成的,这仅仅是物价上涨。
他表示,物价上涨的成因不一样,解决的方案也不同。只要CPI上行,就认为是通货膨胀,都想通过货币政策解决,这种思维已经走入了误区。货币政策是需求总量政策,如果货币政策收缩,意味着全社会需求都收缩,负面效应非常大。CPI是什么因素引起就必须找到该因素加以解决,而不要简单依靠货币政策。
王国刚认为,应在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的背景下考虑出台相关调控政策,这有助于中国经济更加平稳,少一点波动和挫折。(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