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中国国民经济“大账”于4月15日“出炉”。经济上行、物价稳定,一系列重要数据向人们描绘了一个良好的开局。然而,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极为复杂的环境,调控政策面临多重选择的难题。要步入新一轮可持续的繁荣期,仍待付出巨大的努力。可以说,第一季度经济的重点不是开局,而是自金融危机来,政府一轮政策调整的经济“结局”
过热已现苗头
经济是否过热?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李晓超解释:“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这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刺激的结果,也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原因。”他计算,今年第一季度比2008年第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长12.1%,也低于2000年到2009年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可见今年第一季度增长较快与基数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从产能利用率看,第一季度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80.6%,虽然比上年第四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但仍处在一个正常的区间。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也认为:“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以及当前经济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并不能根据第一季度的某些经济数据而得出全年经济增长过快、经济过热的结论。”
新华社日前援引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发布的预警报告认为,警情指数进入“红灯区”并不意味着实体经济已经过热。如果扣除低基数影响,今年1月至2月的大多数指标仅恢复到“正常增长”水平。
不过观察人士依然提醒现有经济运行中已出现了过热前兆。大宗商品价格在过去一年已有较大上涨,第一季度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依然停留在历史高位,显示国内投资需求旺盛。此外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强劲反弹,单月贸易逆差的出现,以及近期珠三角等地民间拆借利率的飙升等信号,都在以不同方式向中国经济发出过热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