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无助于减少贸易和国际收支顺差

时间:2010-03-30 10:05   来源:腾讯财经

  货币升值无助于减少贸易和国际收支顺差,这已经被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自身的实践反复证明

  最近几个月的报刊有关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以及升值对中国利人又利己的言论一直比较多。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人民币升值难减美国贸易逆差

  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是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中国对日本、韩国、台湾及东盟的逆差去年高达1478.3亿美元,与对欧美的顺差相比在过去几年一直是比较接近的。实际上,这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高达60%是一致的,与国际制造业先转移到日本、后转移到亚洲四小龙、最后又梯度转入中国大陆的大趋势是一致的。

  这些由欧美日韩澳等发达国家及台湾地区的企业主导的生产线具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

  一个是大进大出,即原材料和半成品大部分来自境外,产品加工后也出口到境外。对这种同时依赖进出口的企业,人民币升值对其出口的影响很小;很自然,人民币币值对美国收窄贸易逆差的努力也就帮助甚微了。

  外商投资企业主导的加工贸易的另一个特点是核心技术和品牌由其母公司掌控,生产线可以根据供应链或国别之间的比较优势不断迁徙。如果西方不断施压,导致升值预期一直很强烈,以致热钱不断涌入、流动性长期过剩,进而推动房价、物价、工资上涨,那么,在生产成本过度上升之后这些外企就会把生产线搬到中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比如印尼、印度、越南等。但由于美国已成功地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的国家,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已不复存在,因此,不管生产线怎么转移,指望人民币升值减少美国贸易逆差或指望生产线大量搬回美国,只能是水中的月亮或竞选时递给工人的画饼。2005~2007年人民币大幅升值18%,但美国对中国逆差却从1142亿美元扩大至1709亿美元,即佐证了美国施压的非理性和非利己性。

  就一般贸易而言,中国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在这些贸易中,中国企业的低成本是建立在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不足、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农民工未融入城镇社会的基础上的。要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必须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而不应当使用人民币升值的手段。

  人民币升值不仅无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还会持续打压此类出口企业,导致企业反过来降低工人的薪资和劳动保障水平,减少对环保及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这种成本转嫁的方式,无助于减少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无助于改变美国对华逆差的局面。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会增加美国的消费者负担,加大欧美的通胀压力;美国不断对人民币汇率施压,还会导致国际游资在以香港和中国内地为中心的东亚地区涌动或折腾,从而加剧亚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所有这些对“大病初愈”的美国同样是不利的。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