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经济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势头、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的关键之年。为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要认真分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形势,高度重视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重要意义。
一 民营经济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重大贡献。
2009年,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遇到了巨大困难和挑战。受外需不足影响,大量外向型民营企业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受国内需求不足影响,民营企业经营困难,民间投资意愿下降;受转型升级滞后影响,民营企业长期存在的技术创新能力弱、粗放经营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进一步显现。
尽管如此,广大民营企业化挑战为机遇,再次凸显抗逆性强的特点,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为我国经济率先回升向好、顺利实现经济增长“保八”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民营企业数量增长看,截至2009年9月,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718.5万家,注册资本达到13.6万亿元,较2008年底分别增长了9.29%和15.8%。从民营投资增长看,2009年1至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私营企业投资达到32668.6亿元,同比增长35.0%,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从民营工业增长看,2009年1至11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达18.8%,高于全国8.5个百分点。从民营经济税收贡献看,个体私营经济全年纳税总额达到8586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9.2%。从民营企业进出口看,私营企业出口虽然下降,但降幅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比重又有新的提高。从民营经济吸纳就业看,截至2009年9月,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比2008年底增加了1144.5万人,增长了8.4%,城镇新增就业的90%以上都是民营经济解决的。
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在危机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为我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重要贡献,既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出台了包括《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在内的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也得益于广大民营企业根据形势变化,努力转变发展理念,积极调整发展战略,不断创新发展思路,采取正确应变措施。
二民间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10年是经济形势非常复杂的一年。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市场信心虽然有所恢复,但国际金融体系的受损对实体经济的制约依然严重,还可能出现局部性金融震荡;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对经济企稳回升作用虽然显著,但也面临何时退出和怎样退出的艰难抉择;国际贸易和投资虽然出现恢复性增长,但石油等初级产品、大宗商品价格和美元汇率震荡可能加剧,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问题带来的全球性挑战压力可能进一步增大。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必将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从国内看,虽然经济增长“保八”目标成功实现,市场信心明显增强,但国际市场需求仍然疲弱,我国出口压力短期难以缓解;居民收入一时难有大幅度增长,进一步扩大内需存在较大制约;部分行业产能出现过剩,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依然不足,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日益加大;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仍然突出,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越来越紧迫。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的相互叠加,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的相互交织,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应对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0年的主要工作目标和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并且,中央明确要求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民间投资渠道,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和去年我国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内在活力的企业群体之一,民间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与动力,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取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胜利的客观要求。
1.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国际需求大幅下降、国内消费需求短期难以快速提升的情况下,我国为保经济增长,以空前的力度和规模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科学的、十分成功的。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是在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措施,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领域,许多方面具有应急性、临时性。当经济回到正常发展轨道时,政府投资就要回到正常状况,民间投资、社会投资将发挥更大作用。目前,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以上来源于民间投资。据统计,到2009年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当中,国有控股投资占43.6%,私营控股投资占40%以上,全部民间投资占56.4%。在制造业,在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私人控股投资比重已经超过60%,全部民间投资已达70%至80%,已经成为这些领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但是,民间投资在一些亟须扩大投资、加快发展的产业领域,比重还很低。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私人控股投资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中只占13.6%,在金融业只占9.6%,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只占7.8%,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只占7.5%,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只占6.6%。只要按照中央要求,放宽市场准入,民间投资将在这些行业领域发挥与在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中一样的加速发展的作用,其潜力十分巨大。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不仅可以保证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快速稳定发展,而且可以加快能源工业和运输、通信、金融等重要服务业的发展步伐,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2.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表面上看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际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是对长期以来主要以外延型、粗放型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的冲击。多数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面对危机冲击,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更严峻挑战。目前,民营经济已经占我国GDP的一半以上。同时,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也是我国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低水平产能的主要集中地,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重、更迫切。进一步完善和调整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推动民营企业、民间资本更多地流向对传统产业和传统技术的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与技术,更多地流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这既是民营经济的重要历史任务,也是民营经济新的发展机遇。这方面,华为集团公司为广大民营企业树立了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功典范。华为集团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都要达到10%以上,2009年研发投入更是高达70亿元,申请国际专利1600多项,在全球企业中排第一位。中国需要大批像华为这样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民营企业。
3.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需求、促进民生改善。
提高居民消费需求能力,着力改善民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不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在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60%以上和农村居民收入的近40%都来自工资性收入。而城镇居民的70%以上、农民工的85%以上都在民营经济就业。只有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才会涌现大量创业者,从而创造更多的投资性收入;才会形成大量新增就业岗位,吸纳大量城乡待业人员,从而创造更多的工资性收入。“十一五”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经济每年新创造1000多万个工作岗位,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85%以上,就主要得益于民间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消费率只有45%左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有研究表明,我国消费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将提高1.5个至2.7个百分点。所以,切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是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为改善民生,中央已经提出2010年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将进一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这都为民间投资的增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新的空间。广大民营企业要认清形势,善于把握机遇,争取新的更大发展,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全国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