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贸易失衡 欧美不能全指望人民币升值

时间:2010-03-12 10:01   来源:《中国证券报》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财经当局多名官员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密集回应外界疑问。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等官员承认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并援引数据和史实证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必要性,指斥西方把汇率问题政治化的不智。分析人士指出,中方此举乃是向外界表明,中国今后会采取更加主动的姿态,驳斥西方“人民币升值论”,说明中方现行政策的合理性。

  解决中外经贸失衡问题

  不能依靠人民币汇率升值

  将贸易和汇率问题相捆绑是“人民币升值论”的要害。根据西方某些人的观点,中国因人民币汇率受到低估而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不当竞争优势,从而加剧了美国等国对华贸易逆差,只有让人民币大幅升值,才能解决中外经贸失衡问题。

  然而,这一论调的合理性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日前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据IMF估算,即便人民币和其他亚洲主要货币升值20%,最多只能帮助美国出口实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的增长。

  就是说,即使中国出口下降,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贸易头寸也不会显著改善,因为在现行国际分工体系下,其他制造业大国会迅速填补中国留下的空白,继续维持对发达国家的巨额贸易顺差。

  回顾过去30年的历史可知,在西方主导的国际分工格局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大量转移制造业产能,在享受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廉价商品和服务时,坐视本国实体经济萎缩,金融服务业等虚拟经济部门做大。在此条件下,发展中国家被动积累了巨额经常项目盈余。此外,美国等依托货币霸权,长期奉行宽松财政货币政策,以及西方设置高技术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储蓄率较高、消费不足等因素均加剧了南北经贸关系失衡。

  这一问题的背后是发达国家宏观财政货币政策的失衡、国际分工格局的失衡、南北经济结构以及相关经济体内部储蓄与消费关系的失衡,与汇率问题并无因果关系。试图通过调整汇率改变国际经贸总体态势的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

  解决问题之根本

  调整经济结构与协调经济战略

  与其他南北贸易伙伴遇到的问题类似,中国与欧美国家的经贸失衡根源于结构性问题。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储蓄率偏高,内需不足,增长过多依赖出口等问题;而欧美长期以来受困于储蓄率过低,信用透支严重,实体经济弱化等弊端。因此,双方只有致力于调整经济结构、协调经济战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西方应当看到,中国政府眼下已积极行动起来,着力转变增长方式,谋划和实施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开放市场、汇率浮动以及扩大进口等组合政策。这些行动与欧美等国当前极力推行的压缩赤字、提倡储蓄、振兴实体经济和促进出口的努力已形成某种呼应和默契。

  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一旦中国经济因出口萎缩、热钱涌入等发生动荡,难免会殃及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经济体,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可以预见,同25年前美国强压日元大幅升值一样,即便美国成功迫使人民币升值,也不能达到平衡贸易头寸的目的,结果只会损人不利己。

  中国官员这次畅谈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目的不在于挑起论战,而在于揭穿伪命题,还原真道理。中方此次释放的观点和论据值得西方仔细研究,理性解读。西方一些人责难中国可能会赢得某些利益集团的青睐,却无助于解决问题。

  动辄拿人民币汇率问题相要挟的手法不可能改变中国政府的既定政策,处理不当还可能引发摩擦,徒增外交成本。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年底发表国情咨文时表示,他竞选总统时曾经承诺,“不仅要做受人欢迎的事,还要做必要的事”。希望今后谈论人民币汇率时,西方能以此为准。(记者 傅云威)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