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仍然薄弱,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2010年将是复杂困难的一年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指出,2009年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以及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三农”工作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基础支撑。
在应对仍在持续的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影响下,农业农村经济外部环境复杂,内部制约突出。在连续6年丰收的高起点上保持粮食继续增产难度加大,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挑战更加严峻。因此,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对整个国家意义重大。
五大薄弱环节待解
2009年粮食虽然丰收了,但是棉花糖料等工业原料作物产量有所下滑,从一个侧面表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任务更加繁重,形势不容乐观。
农业生产效率较低。由于当前农村生产主要是大量家庭分散经营,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个体小农经济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不足。随着目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家庭分散经营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挑战,个体小农经济在资源、信息各方面与农产品市场供求及价格波动严重不对称,导致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出现下降趋势。在这种形势下,部分农产品生产下滑、农业生产滑坡、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等问题随时可能发生。农产品进口和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也会冲击农业生产。
农产品卖难未得到有效解决。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随着农业科技包括良种、化肥、农机和其他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农产品过剩成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在包括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均出现过,近些年来我国多种农产品卖难问题正是反映了这种经济规律在起作用。我国农业在90年代解决了吃饭问题后,在新世纪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过剩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发生“谷贱伤农”。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农民增产不增收,浪费农业资源。因此,发展现代农业除了要确保农产品供应外,要加大对农业资源调控的科学性,重视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农村土地利用率低成为农业生产发展中的大问题。目前跨省流动的农民工约1.5亿人,大部分是从中西部流出,集中在京津塘、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特别是中西部产粮大省如安徽、湖南、河南、四川等大批农民工长期举家外迁,房子、土地长期闲置在农村,导致出现空心村多、空闲地多、撂荒地多的现象,如在安徽部分县空心村比例超过30%,致使农村土地利用率低。与此同时,城市土地不足以承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扩张的需要,有些工厂因土地限制,甚至缩短生产线,限制生产能力。
农民工如何“市民化”。大批进城农民工在有了稳定工作后,往往举家迁入城市,这些农业人口的大部分希望继续留在当地打工,不愿意再回家乡务农。他们对经济发展、城市服务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差距大,待遇不公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跟不上大批农民工进城及流动的需要,如由于大部分农民工社保关系无法异地转续,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低至不足20%。在大批农民工成为产业大军的情况下,农民工社保关系异地转续层次亟待提高。
农村金融最脆弱。目前农民贷款难问题仍未解决,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农村金融业务和规模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供需不平衡十分明显。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金支持渠道亟待从主要依靠财政直接补贴的方式向主要依靠农村农业金融贷款和金融服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