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被代表”的听证会如何让人信服

时间:2010-01-04 10:44   来源:光明日报

  据报道,在近日备受争议的哈尔滨水价听证会上,13名消费者中只有一名退休教师坚决反对涨价,但得不到发言机会。而据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消费者代表中的“退休职工”、“下岗职工”身份也普遍存疑,一位“退休职工”告诉记者,他是哈尔滨某公司董事长,不到退休的年龄,也不是退休职工。

  一个大型城市的水价听证会,结果可能影响到上百万市民的切身利益,不可不慎重。然而,哈尔滨市的水价听证会,却让人有种“忽悠”人的轻浮感。先是听证会代表被曝出身份可疑,没有退休的公司董事长成为“退休职工”;再是所谓的“下岗职工”当天根本没有到场;而一名货真价实的退休教师,却总是得不到发言的机会,最后不得不扔掉手里的矿泉水瓶以示抗议。这样真正消费者缺席,尤其是受影响最大的普通公众代表缺席的听证会,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样的听证会,又如何能取得公众的信任,而它的听证结果又如何让百万消费者信服?

  我们知道,越是家庭经济条件差的普通公众,他们对物价变化的反应就越是敏感,特别是对于诸如水、电、煤气、供暖等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须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和回落,他们更是时刻关心。而当这些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出现变动的时候,首先受到影响和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们。正因为如此,收入水平偏低的公众,他们的声音才是各种价格听证会上最需要被听到的声音,也是最应该得到政府有关部门重点关注的声音。

  某些时候,有关部门与其说是听不到他们的声音,还不如说是对他们声音的有意回避。从被听证会举办方“精心选择”的消费者代表来看,不是莫名缺席会议,就是身份被指造假,而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消费者代表,却一点也不给发言的机会。如此一来,那些真正为普通公众代言的代表,就被彻底“屏蔽”了,听证会也就在这种精心安排的掌声一片中,得到了他们期待的“涨声一片”的结果。

  有关部门举行价格听证会如果程序让人生疑,结果也就肯定不能让公众信服,从常理来看,“被代表”的听证会就是一种欺骗,而这种欺骗伤害的不仅仅是百姓的利益,同时还有政府多年来树立起来的诚信形象。一段时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政府诚信体系建设,举办各种类型的听证会听取民声接受监督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但有些部门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对于这种严重破坏政府诚信形象的假听证会,有关部门要站出来查清楚,给公众一个交代,坚决维护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苑广阔)

编辑:杨丽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