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布的各种经济数据均表明,中国经济出现可喜的复苏迹象,今年“保八”已无悬念。
但冷静地从中央经济刺激计划的目标角度分析,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复苏离设定的目标有很大距离,只是低水平层面的复苏,不容我们过度乐观。我们需要看到,这次经济刺激计划力争经济发展保持8%速度的同时,具有更深的内涵,那就是利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差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从目前状态看,这一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
一是经济增长加速的同时,某些加工型产业的产能过剩表明,4万亿元经济刺激资金的投向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原先确定的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意图还没有最终实现。加工业产能过剩占有的资金不是个小数目,势必占用其他行业发展所需资金,使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效率下降。
二是相比人们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关注度,人们对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仍然不够。本来从经济刺激计划的分配看,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比例就不高。第一次经济刺激计划时占比是4%,第二次调整为占比9.25%,也不很高。实际上,本来就不多的投资中的很大一部分又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设备引进和核心技术引进上,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当成了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组装加工业的发展。这个问题不解决,有可能延缓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对中国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能力的形成不利。
三是经济刺激计划投资的最大比例投资是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部分企业是国有企业,客观上经济刺激计划的财政供给和信贷资金供给同时侧重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这次经济刺激中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比例客观上相对较低;同时在主观上政府的维持经济稳定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的迫切愿望,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力量扶持明显强化,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国进民退现象。目前作为“国进民退”重要表现形式的国企兼并民营,已经并还将在多个重要行业上演。
国进民退的兼并重组能否打造中国的世界级企业,真正形成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创新力令人质疑,行政垄断型的企业组织结构能否保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也令人怀疑。在经济复苏中,能否给予民企平等竞争权利,已经不仅仅是民营企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经济发展质量和普通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国家政策的信任度的问题。
四是房地产业出现的投机现象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济复苏的泡沫。经济复苏应该是经济的健康复苏,从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看,尤其需要房地产业的健康复苏,因为房地产业的投机正是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众所周知,健康的房地产业发展应该是,房价水平与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吻合,房地产供应量能够基本满足人们的住房需要,城乡居民之间的房地产业的协调有序,贫困人口的住房得到基本保障。中国目前房地产业的发展显然还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房价与人们的收入相比过高,房地产价格的高企使普通百姓买房的需求越来越难实现。从目前中国房地产生产量来看,房地产投资占GDP的10%以上,显然比例过高。拉动GDP主要靠居民消费、生产投资和出口。现在出口出现负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有限,如果房地产投资在GDP中所占比例过高,可以说GDP存在泡沫。
五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在金融危机后变得更复杂,政府职能转变面临更多的困难。毋庸置疑,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的作用,尤其是在度过金融危机的艰难时刻。但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的政府高度集权给经济带来的严重伤害,也证明政府必须与经济领域保持距离,政府不能既是经济活动的裁判员,又是经济领域的运动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职能需要转型,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无限权力型政府向有限权力型政府转变。实现政企分开、政经分开。政府对于经济领域的过多干预对中国经济复苏后的效果有待观察,但是政府体制需要改革是不容置疑的。越是在经济走出困境,进入复苏的时期,我们越是要认识政府体制改革的必要,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