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毫无疑问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日前,国资委下决心对央企薪酬制度进行大胆改革,“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开始浮出水面。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所谓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收入分配政策规定和出资人的调控要求,对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做出预算安排并进行规范管理。其具体程序是:央企在年初根据上年度的经营情况和利润完成情况,上报国资委当年的工资预算方案。国资委一方面结合企业所报预算,同时也会根据相关的调控要求,审核央企所报的预算是否合理,并根据行业工资水平的高低,相应制定上、中、下三个关于人均工资增长额度的调控线。
对央企实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其最终能否收到实效,现在还无法肯定。但有一点很重要,对央企薪酬制度的这种改革,需要信息公开。因为“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相关信息如果不能公开,民众便很难相信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会被彻底打破。
国资委所管辖的央企中,垄断行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央企等国有垄断企业的高工资、高福利状况一直存在。2006年,由国资委统计评价局编制的一份统计年报显示,石油石化、通信、煤炭、交通运输、电力等12家企业员工工资达到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4倍。尽管民众对这种高工资、高福利很有怨言,但到目前为止,又有多少人知道每个垄断行业、每个垄断企业具体的工资福利情况?对于这一点,垄断企业没有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也没有公布过相关的信息。
垄断企业有其特殊性,它的高额利润是依靠垄断地位获取的,同时,其高额利润又很大程度转化为一种高工资、高福利。因此,民众要求公开垄断企业工资福利信息,并不为过。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垄断企业在公开工资福利等信息方面,做得非常差。
笔者以为,对垄断企业实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并借此打破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值得尝试。但最重要的是,应公开这些企业工资等方面的信息,如工资预算方案信息,工资总量是多少,人均工资是多少,调控线是如何制定的,等等。
公开垄断企业工资等信息,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决心。否则,捂在袖筒里进行央企薪酬改革,不但很难让人信服,而且这种改革也难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