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盖特纳。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三天的访华之行,从启程到踏上归途,美国财长盖特纳的一言一行成为媒体眼中的“焦点”。“美国国债安全”、“白宫巨额财政赤字”、“人民币汇率”……人们此前对盖特纳可能带来的议题的猜测铺天盖地。而今,盖特纳打道回府,他带走了什么呢?
作为美国国债发行操作方——美国财政部的掌权人,盖特纳自然而然地承担起推销美国国债的重任,这也是此前媒体普遍推测的其访华主要目的之一。盖特纳在这方面颇下了一番功夫。
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盖特纳列举了美金融体系恢复、消费者信心改善、房价下跌放缓等多项表现良好的数据指标,展示其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的乐观预期,同时在削减政府财政赤字方面也做出明确表态,称会在中期内将财政赤字降到“可持续的水平”。
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盖特纳更力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其有能力将通胀控制在较低且稳定的水平。财政赤字、债务、通胀和经济复苏前景,盖特纳在这些直接导致中国对美国国债安全性存在忧虑的关键要素上的一一回应,无疑是在向中方灌输信心,为美国的偿债能力打保票,也给接下来的高层会晤创造了话语空间。
盖特纳在来华的飞机上表示,“美国经济在复苏,请中国放心。” “放心”二字出口容易,落实到实践层面却面临很多问题。就在盖特纳行前,美国财政部连续三天发行了总计1000亿美元的国债。无节制的发债,累积到一定程度必将引发通货膨胀,届时不仅美元资产大幅贬值,中国的外汇资产可能出现大幅缩水,而且全球经济复苏也将遭到拖累。这不能不令人怀疑:美国国债的安全性究竟在哪里?美方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确保对美元资产的投资安全?……如果说盖特纳希望带给中国更多的信心,那么他带走的,可能反而是人们的重重担忧。
访华期间,盖特纳不断强调,包括金融系统修复等在内的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中美双方的合作。纵观当前的中美经济关系,绝非仅仅是增持或抛售美国国债、是否实现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所能覆盖的,而是互利共赢的关系。
在更深层次上而言,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已经成为主导双方经济等多个领域发展方向的牵制力量,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盖特纳此行过后,必然会在中美关系问题上有更深刻的体会。作为奥巴马的特别代表,这一体会也将传递给华盛顿,传递给更多普通美国民众。这无论对下月即将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还是对奥氏政府未来处理中美双边事务,都将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这可看作盖特纳带走的第二件“礼物”。
中美双方已就今年7月下旬在美国举行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共识。这或许是盖特纳能够带给奥巴马的最具实质性的成果。
盖特纳走了。相信他登上返回华盛顿的专机时,怀里装的绝不只是28年前在北京拍的一张老照片。(中国证券报)
下一页:详解盖特纳兜售“放心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