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岸关系发生积极变化,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海峡东岸的台湾为主体构建“海峡经济区”的时机日趋成熟。在具体战略构想上,可先行先试建立“厦门-金门”经贸特区,在福建设立人民币和新台币双边结算机制试点,扩大新台币业务范围,打造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推进两岸产业对接,将海峡经济区建设为“两岸共同市场”的试验区。
海峡经济区发展战略重点
海峡经济区横跨台湾海峡,涵盖范围包括福建全省、浙江的温州、金华、衢州、丽水等4个市、广东的汕头、潮州、梅州、揭阳等4个市、江西的赣州、抚州、鹰潭、上饶等4个市以及整个台湾地区,总面积26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74%,人口总量9918万多人,约占全国的7.41%,2007年经济总量为46900多亿元,约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7%。构建海峡经济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又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并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
构建海峡经济区,可以先行先试,在5个方面作为海峡经济区的发展战略重点:
一、建设紧密型经贸特区。强化福建与金门、马祖和澎湖的直接往来,使“小三通”成为两岸人员、货物往来的重要中转通道,成为“一国两制”和两岸合作的实验区。推进建设“厦门-金门”经贸特区,把平潭、东山岛与金门、马祖建成自由贸易区,通过商品、人员、资金、服务、信息等要素资源的流动自由化,全面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二、建设直接往来对接区。加强县市对接、两岸政党交流、创新合作机制,使福建成为构建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促进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与台湾的台北、台中、高雄等都市圈对接,为建立闽台自由贸易区和“两岸共同市场”服务,重点促进物流、商贸、中介服务、财会审计等领域合作,进一步提升对接县市的竞争力;推进厦门与高雄港、福州与基隆港等港口对接,整合海港、空港优势和其他的经济资源条件,率先实现闽台经济一体化。
三、建设产业分工合作区。要深化闽台农业、金融、旅游、物流合作,使福建成为台湾产业转移、合作的集聚区域,推动两岸产业的全面对接。扩大台商投资区,福建拥有厦门集美、海沧、杏林和福州马尾四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但范围都比较小,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成为制约台商投资发展的“瓶颈”。要打造现代制造业合作基地,加大服务业引进合作力度,建设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
四、建设“两岸共同市场”试验区。通过签订区域经济合作协议,实现两岸商品、资金、人员往来优惠和便利性安排;建议中央授权在福建设立人民币、新台币双边结算机制试点,扩大新台币收兑业务范围,在厦门设立两岸货币交易结算试验区,允许福州、厦门金融机构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率先在全国实现对台贸易以人民币核销;不断拓展海峡经济区合作范围和领域,并向“关税同盟”过渡,最终形成“两岸共同市场”。
五、推进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基地建设。加强闽台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强化闽台青少年交流,加强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引入台湾优质教育资源,扩大福建高校对台招生规模,率先做好台湾大学生毕业后在大陆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