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东南 千帆竞发--海西效应催生新的经济增长地带

时间:2009-05-14 22:50   来源:福建日报
  最近,国务院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着眼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着眼台海形势发生的积极变化,着眼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主体作用和对台“五缘”优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5月8日到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福建考察。他殷切寄语海西,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靠改革、靠开放、靠创新,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推向新的阶段,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极大关怀、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吹响了八闽儿女继续加快海西建设的新号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展望未来,八闽上下欢欣鼓舞、豪气干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回首历程,倍感成绩饱含心血、来之不易。

  潮涌海西连天阔。海西5年,始终跃动着一条清晰的发展脉搏,那就是科学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海西5年,始终回响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呼应,这呼应中,有支持、有助推、有参与、有融入。潮起东南,千帆竞发,正共同绘就着海西美好的前景。

  建设海西、发展海西、共绘海西美好蓝图成为凝聚八闽儿女的强大内核,上下同心、锲而不舍、持续运作凸显八闽儿女的优秀品质

  如火如荼的工地,爱拼会赢的企业,高效细致的服务,人和业兴的氛围……置身海西热土,发展热潮扑面而来。海西建设5年多来,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福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04年至2008年,福建经济总量增长1倍,去年首超10000亿元;人均GDP翻了一番,去年首次突破4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大幅提升,去年首次突破1500亿元;海洋经济总量居全国沿海省市第3位;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总数居全国第5位……

  收获这份沉甸甸的海西效益,靠的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方方面面的支持参与,靠的是全省上下应对风险的气势、攻坚克难的精神、谋求发展的意识和服务全局的合力,靠的是“活”、“和”、“创”、“韧”的宝贵经验,靠的是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全省干部群众以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海西建设的执著信念,大力弘扬“三平”精神,在这片直面天风海涛的热土上,挥写下精彩的海西传奇。

  潮涌的海西,“活”是其发展之源,是活力、动力。海西建设得到全省上下的高度认同,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激发出来。发展中的海西,攻坚克难,活力四射——

  科研成果转化难,是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问题。福建的“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突出职能转变,搭建服务平台,建立激励机制,推动一批批科研项目对接、生成、落地、转化,为解决科研与市场错轨难题进行了有益的先行先试。5年历练,“6·18”已成为激活产学研各方活力、推动海西自主创新的一大平台、一大品牌。

  征地拆迁,曾是困扰发展的“天下第一难”。厦门市创造性地探索出一套“金包银”模式,在开发工业园区的同时,统一规划建设商业用房,为被征地村民创造经营性收入来源。这一创举,减少了拆迁量,使征地拆迁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矛盾迎刃而解。在创新与探索中搞活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促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在海西竞相迸发,为海西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聚焦海峡西岸经济区专题

编辑:邵磌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