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日报》9日发表社论说: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日前表示,台湾经贸依赖大陆不是坏事,并表示大陆也需要台湾,会是一种相互依赖。江丙坤不以为台湾依赖大陆是警讯,反而说要担心的是如果大陆不再需要台湾,大陆台商将面临生存问题。对此,岛内颇传不同的质疑声浪,除了来自意识形态的负面评论外,普遍还存在台商经营优势不如过往的认知,并因此产生失落感所致。
社论说,金融海啸发生以来,两岸均承受了相当大的打击,特别是以外贸为导向的产业受害最深。这说明依赖在本质上的不确定性,外部因素往往决定了产业的荣枯。若就此而论,不论两岸或台湾的经贸若要降低风险,就该排除外部依赖和影响,但处在全球化时代的浪潮当中,这无异是神话。
再以台湾外向型的经济格局论,要摆脱依赖几乎不可能,而这也是最冷酷的现实。且不论就任何一个方面观察,从天然资源的匮乏到高新科技领域的整体竞争条件不足,台湾反过来应该庆幸,若非拥有一个以外贸为导向的经济格局和长期的积累,台湾人民又从何拥有乃至享有今天的生活水平?
且若非大陆领导人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不变,让台商有机会大举进入沿海经贸特区,创造了年近1000亿美元的出超优势,台湾又从何享有过去20几年的经济荣景。的确,台湾以外贸为导向的经济格局对大陆愈见依赖也是事实,也正为如此,台湾的国际贸易账本才得以收支平衡,且有巨额外汇存底。
是以江丙坤的依赖论不过点破了一个事实,以及台商所以会作出前进大陆的选择。
社论说,前瞻两岸经贸发展的可能空间,江丙坤直接点出台湾方面应该思考与大陆建构经济性合作协议的可能,透过免税互惠,维持台商商品竞争力。同时寄望台商能够提升技术能力、创新能力,让产业得以继续往上升级,认为台商能保持竞争优势就不用担心过度依赖大陆的危险。
然而我们在此要指出,台商的问题和两岸经贸以及由此衍生的依赖问题不可也不必一概而论。再换一个角度言,台湾经济依赖大陆未尝不可视为这原是一体之内的问题,而非外部问题。首先两岸本在同一个文化圈内,非仅是大中华经济圈而已。就是因为在同一个文化和经济圈内,不论价值观和基本思维的传达,远较外商更能有效沟通,且正因为是台商从政策的取得到租税减免均享有特殊的优惠,这些都是台商当初选择投资大陆的基本考虑。
要看重的反而是台湾对美国和对日本的经贸依赖应如何对待,有无对策,美国和日本因应金融风暴会否祭出保护主义,更有必要保持警戒,最好的办法莫若积极增强竞争体质,提升应变能力,而这又谈何容易。依赖大陆市场,前进大陆市场,借重大陆市场,蓄积实力转而面向全世界,应是台商共同的愿望。
社论最后说,今天既得严肃面对金融风暴,更得乐观两岸经贸发展,前者是一场事关台商生死存亡的考验,整体竞争力决定了存活率;后者则有待两岸经贸的合作机制持续扩大和有效运作。面对“中国崛起”的命题,台湾应乐见其成,并同步搭上顺风车,与其因区隔而有依赖与否的迟疑,不若视同经济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