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经济力搏转型 GDP增速预计在7.5%~8%

时间:2013-01-21 10:5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2年中国经济已经筑底企稳,我国经济开始由高增长时期转入平稳增长时期。2013年经济增长趋于平稳,我国经济进入重大转型期,全年经济增长率预计在7.5%~8%

  在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明显降低后,针对经济增速持续回落,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向“稳增长”。随着政策效果显现,经济运行筑底企稳,四季度GDP增长率达到7.9%,较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GDP增长率达到7.8%,略高于年初预期的7.5%的目标。稳增长政策的预期目标较好实现,经济增长已经筑底企稳,持续回落过程基本结束了,可以认为市场需求已转入平稳增长状态,而且可以保持。

  目前,随着市场供求关系趋紧和要素成本水平提高,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大转型期。受其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水平和经济运行特点都已发生深刻变化。与2002~2008年的经济高增长相比,主要是潜在经济增长率降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客观大势。这种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重大变化,已经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客观必然趋势,能否成功转型,已成为企业能否继续存在发展的生死之搏,企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各个经济层面生死攸关的现实任务。

  从未来的相关条件分析,预计出口年均增长率将降低到10%左右,国内投资的年均增长率将降低到18%左右,消费(剔除价格因素)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1%左右。从需求增长角度分析,未来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到7%~8%之间。基于这一判断,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应该选择在7%~8%之间。

  全年增速预计7.5%~8%

  在2012年的运行基础上,预计2013年市场供求总量进一步趋于平衡,经济增长和价格涨幅大体平稳。市场需求总体趋稳,经济增长率预计在7.5%~8%。

  其一,世界经济低位震荡调整,出口增幅预计在10%左右。

  2013年政治周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体结束,债务危机继续发酵,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使货币发行量不断增加,通货膨胀阴影挥之不去。受就业和收入、信用透支能力的制约,预计美欧市场需求总体仍将保持在较低增长水平,房地产、制造业以至整个实体经济的恢复之路艰难而漫长。世界经济仍将在深刻的结构调整中低位震荡徘徊。美国财政悬崖和欧债危机引发经济大规模衰退的概率仍然较低。在这一形势下,考虑我国出口企业综合竞争力水平,预计全年出口增长可以达到10%左右。

  其二,投资增长趋稳,全年增长预计在20%左右。

  受“稳增长”相关政策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预计将恢复到18%左右;受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预计将继续恢复,另一方面,保障房建设规模预计将有一定收缩,综合分析,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在18%左右;在经济增长趋稳,企业转型升级活动增加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增长将大体平稳,增长率预计在22%左右。综合分析,全年投资增长可能在20%左右。

  其三,消费增长大体平稳,实际增长率预计在11.5%左右。

  随着经济增速下台阶和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活动的发展,预计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将逐渐受到一定影响。消费增长率将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在继续控制投机、投资性买房需求,支持自住型买房需求的背景下,预计房地产需求继续温和恢复;汽车市场需求也将有一定恢复,但不会很高。受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支持,预计消费大体保持平稳增长,实际增长率预计在11.5%左右。

  中国经济步入重大转型期

  首先,市场总体已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

  出口、消费、投资等三大需求增速都出现了阶段性降低,国内外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这是企业和经济发展环境的一个重大改变。

  一是外贸出口市场扩张速率减慢,竞争越来越激烈。2001~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口额年均增长14.1%,2008~2011年降低到3.8%,这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市场的扩张速率明显减慢了。另一方面,经过持续快速扩张,中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2002~2011年,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由19916亿元扩大到101946亿元。

  与此同时,新兴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规模持续较快扩大,美国近年开始启动再制造业化活动。针对国际市场的生产和供给规模持续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市场供求关系已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竞争日益激烈。

  二是国内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进入调整期。随着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发展空间的限制,城市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进入了调整期。2002~2010年,轿车产量年均增长31.2%,2011年仅增长5.8%,2012年1~11月份同比增长6.5%。尽管未来汽车市场将有温和恢复,但受城市交通状况、对汽车保有量承受能力的限制,预计轿车进入家庭步伐将阶段性放慢。

  2002~2009年,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均增长19.8%,2010年较上年增长10.6%,2011年增长4.9%,2012年1~11月份同比增长2.4%。尽管未来房地产销售水平将继续温和提高,但受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空间和土地供给潜力限制,实现稳定房价的目标,对买房需求的管理不容放松。预计房地产市场增长速率也将阶段性减慢。

  这些情况意味着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进入调整期,汽车和房地产市场需求增速降低,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减弱。

  三是国内投资增长速度减慢。受城市发展空间、地下设施配套能力、地方政府资金能力的限制,预计以城镇建设为主的地方投资扩张能力将减弱;随着产能过剩问题发展、市场风险增加,企业投资行为趋于谨慎,预计企业和产业投资活动也将阶段性趋缓。这些都将导致投资增速阶段性下降。

  其次,要素成本水平明显提高。

  2002~2011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由12373元/年增加到41799元/年,增长了23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了70%,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上涨了5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了35.8%。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这一变化预计是趋势性的,是企业和经济发展条件又一个重大变化。

  再者,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低水平数量扩张向集约和质量效益型转变,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了阶段性下降。

  市场需求增速下降,必然使企业订单增速下降;供求关系改变和市场竞争加剧,必然迫使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些必然会改变企业和整体经济低水平数量扩张的发展模式。要素成本的明显提高,必然使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遇到成本方面日益加大的压力,必然迫使企业越来越注意节约人力和各类物质资源的投入。

  坚持“稳中求进”

  中国经济发展的市场与要素成本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经济运行特点、增长水平也随之发生重要变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推出和退出,一定程度上延迟了这一变化。随着扩张性政策转向中性,这一变化日益清晰地表现出来。

  要适应发展条件和经济运行特点的变化,努力实现经济由高增长到中速增长的平稳过渡,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进入中速增长后的诸多问题,充分利用经济降温、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的机遇,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特别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及时解决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新要求为目标,加快完善经济体制和相关制度。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关系得到协调、体制机制完善的基础上,预计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可以逐步提高到9%左右。

编辑:雍紫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