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 七成财政投向民生

时间:2012-11-08 14:06   来源:人民日报

  10年,历史长河中的倏忽一瞬。这一瞬的10年,凝就了永恒的辉煌。中国人以科学的态度、昂扬的精神、坚忍的付出,一步一个脚印地改变着国家面貌,书写着人类奇迹。

  数字勾勒不出太多的细节,却能描摹出10年奋斗的印记。10.7%、9.9%、3.9%,这镌刻在时间坐标上的3个数字,分别是中国GDP近10年、改革开放30余年以及世界经济近10年的年均增速。在数字的辉映下,中国前进的每一步历历在目。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当这个拥有世界1/5人口、起步并不早、负担并不轻的泱泱大国,反复闪耀在世界的聚光灯下时,引来诸多赞叹,也引发更多好奇。

  人们好奇的是,究竟是怎样的力量,让中国在这10年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发展,迸发出如此强大且势不可挡的发展活力?

  答案显而易见,科学发展观正是诸多力量的源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如同擎着一盏明灯,带领人们趟激流、越险滩,在改革的深水区从容不迫、处变不惊。

  有怎样的观念指引,就会有怎样的生动实践。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用10年时间,以科学发展的硕果,做大了公共财政的“蛋糕”。2011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跃上10万亿台阶,同比增长25%。财力增长速度之快,历史罕见。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用10年时间,以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快了改善民生的步伐。2011年,全国公共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超过7万亿元,占总支出的近七成。民生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十八大代表、财政部长谢旭人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财政部门注重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始终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投入,为加快民生发展、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民生支出规模的迅速增长和民生支出占比的不断提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生动诠释,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公共财政体制日益完善的重要标志。

  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说,财政支出不断向民生倾斜,充分反映了“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理念。党的十六大以来,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议题。

  他认为,从片面追求增长到重视协调发展,其背后是从“国富”到“民强”理念的转变,同时也体现出我国正在实现由“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民生型政府”的转变。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公共财政的阳光将照亮更多群众的生活,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将会越来越明显,生命力也会越来越旺盛。

  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改革浪潮使蓬勃发展的中国日新月异,每个普通个体渴求的小幸福世代不变——渴求国家和平安定,生活祥和富足,渴求一个有保障的当下,渴求一个更阳光的未来……而这些小幸福又从何而来?

  来自学有所教的自信。每个人共享教育的阳光雨露,以学知识改变命运,以受教育拓宽人生。为了这份自信,2011年,财政对于教育的支出达到16497.33亿元,比2010年增长31.5%,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15.1%。各类公办学校教师工资、正常运转经费、建设经费,义务教育经费得到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支持,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助化作更多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持……

  来自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的欣慰。年轻人努力地为社会贡献力量,老年人没有后顾之忧地享受社会发展成果。为了这份欣慰,2011年,国家财政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支出11109.40亿元,比2010年增长21.7%,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10.2%。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得到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逐步扩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补助水平和城乡低保补助标准继续提高,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得到了切实保障。

  来自病有所医的安心。看病不再难、不再贵,历经10年编织起的全民医保网,为每个普通人撑起了健康的保护伞。为了这份安心,2011年,医疗卫生支出6429.51亿元,比2010年增长33.8%,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5.9%,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得到更多支持,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来自住有所居的踏实。住房,不只是立身之所,更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温暖,忘记烦恼、抛开压力的自在。为了这份踏实,2011年,中央和各地财政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力度,全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万套,新开工建设1043万套。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加快实施。

  还来自更多,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出行的便利,城乡统筹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美好……为了这些,农林水事务、文化体育、交通运输、城乡社区事务的支出都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0%以上,为的正是13亿普通个体的小幸福。

  财政是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十八大代表、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为今后一个时期的财政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财政部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财政部门将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继续大力支持各项民生事业发展,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切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当然,为了更多的幸福,我们还在努力,行动实实在在,希望也真诚殷切。“希望中央更加深入实施民生优先战略,既要搞好规划建设、完善制度体系,也要细化各类标准、加强督促检查,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建立财政转移逐年适度增长机制,重点解决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建设资金不足和后继乏力问题。”十八大代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张太原说。

  细数数字,是成就,亦是激励。回顾过往,是国计,亦是民生。每一个大跨越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中国人的努力。每一个大成就背后,都灌注了亿万普通个体的心血。

  回首10年,无数的小幸福,汇成了整个国家的大美好。国富民更强,家和万事兴,下一个10年,必将更加鲜活生动。(本报记者 林琳 孙秀艳 魏贺 胡洪江)

编辑:雍紫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