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中部崛起要营造实体经济发展良好环境

时间:2012-05-22 13:1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5月17日下午,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中部论坛长沙会议上,针对近年来因西方虚拟经济影响以及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矛盾和政策缺陷,诱导资金过多投向可轻易获得高利润的房地产、股市、期市、地下信贷及商品炒作等领域的现象所导致的不少企业资金外流,出现实体经济“空心化”现象做主旨演讲时指出,资本的过度炒作,导致贫富悬殊加剧,潜在着风险和危机,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而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

  一般来讲,实体经济是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民生改善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业以及商贸等相关服务业。虚拟经济是对应实体经济进行虚拟资本运作的活动。如金融、股市、期货市场、金融衍生物、古玩文物交易拍卖等。

  其在有些行业也存在一定交叉。如房地产作为建筑业是实体经济,但以投资投机为目的炒作房地产就会造成资产虚拟化。而国际金融危机就是由于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虚拟经济过热引发的。银行对房贷过度炒作派生出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物,反复包装、泡沫泛滥。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西方国家进行反思,纷纷提出 “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战略,发人深省。资本大量流出实体产业,与实体企业负担过重、环境艰难,盈利水平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原因主要有:

  一是实体经济产业投资回报率低。受要素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竞争性实体经济利润明显偏低。如去年工业销售利润只有6.4%,其中钢铁行业不到3%,电子制造业为2.5%。工业的低利润与银行业的超高利润形成明显反差。

  二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69%,而在国外则平均在2%-3%。一些关键技术、高端材料、成套设备、核心元器件和重要零部件依赖进口。如我国手机、计算机、电视机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专利、核心技术、高端芯片等不少依赖国外。产业发展面临“低端锁定”的危险。

  三是社会上存在浮躁心理。由于虚拟经济活动的获利性远高于实体经济,踏实做实业的企业少了,投机、投资的多了。一些制造企业“脱实向虚”,一些企业资金不用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技术进步,而是转向非主营投资为利润主要来源。一些企业大量涉足股市、期市、楼市等投机炒作市场。

  营造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氛围

  发展实体经济,从企业和行业层面,要准确定位、做强主业、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但更重要的是国家应在宏观层面上有明确的战略抉择和政策导向。

  一是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审视工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强则民富国强,我国总体正处在工业化加速期,工业化路程还很长,工业对于反哺农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以及对国防现代化的保障是不言而喻的。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国民经济以工业为主导的格局不能变。

  二是要更加重视扶持发展小微企业,筑牢实体经济的基础。企业是实体经济的载体,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微观形态。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贯穿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的一项战略任务。目前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着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要进一步组织落实一系列扶持政策。

  三是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不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制约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根本所在,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应加快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推行产学研用相结合,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使实体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之上。

  四是要推进深化改革,营造发展实体经济的良好环境。围绕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瓶颈环节,应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抓住时机坚定推进财税、金融以及垄断行业等方面改革,从体制机制上为实体经济创造有利条件,增强对资本的吸引力。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促进工业改造优化、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资本更多投向实体经济。落实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政策措施,加强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减缓贫富悬殊,切实增加劳动者收入。还应在全社会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实业致富、勤劳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王晓红)

编辑:王伟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