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2%,高于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值。与此同时,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0.3%,这是PPI同比增速自2009年11月之后首次出现负增长,创28个月以来的历史新低。不过,3月份PPI环比增幅则为0.3%,2月份PPI环比上涨0.1%,连续两个月出现环比上涨。
“尽管今年以来的CPI同比增幅不再像去年那么高,但是通胀的形势依旧严峻。而且,目前在各种因素的交织之下,经济形势愈趋复杂,很难判断接下来CPI及PPI走势究竟会如何。”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而且,今年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较去年更大。”
多因素齐推升CPI
3.6%的CPI同比增幅意味着中国的实际利率再度转负,而推动3月份CPI同比增幅超预期的主要因素则是食品价格。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食品价格上涨7.5%,非食品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上涨4.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一位证券公司分析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进而指出:“国家发改委于3月份上调成品油价格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3月份CPI同比增幅超预期。”
潘正彦分析称,“3月份CPI同比增幅不仅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可能也超出了决策层的预期,这也表明整个市场的走势一定程度上超出了预测。”
“从国内层面来看,目前仍然有一股强大的推动物价上涨的市场力量存在。”潘正彦进而表示,“去年,由于物价高企,不少商品价格受到了决策层调控的抑制。而今年由于市场普遍预测GDP和CPI都将下行,因此官方对物价的抑制有所放松,从而导致市场存在推动物价上扬的强大冲动。”
物价上扬压力强大
尽管,3月份CPI出现了超预期的3.6%的同比增幅;不过,多数研究机构及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进入第二季度CPI将出现下行。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指出,3月份CPI反弹可能有成品油价格调整的一次性因素。因此,物价指数的反弹应该不会持续,CPI将在第二季度继续缓步下滑,预计第二季度在2.9%-3.5%区间内。
澳新银行指出,展望未来数月,中国的通胀率将在上半年保持在4%的政策目标下方,但整体通胀压力仍然不可不防。“中国将在今年大规模推进公用事业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正在稳步推出,这意味着中国将在未来的一段较长时间内面临价格上升的压力。同时,‘二轮涨价’效应也明显存在,在食用油价格上调后,很多日用品的价格也开始出现上涨,这表明很多制造商开始利用‘行政性调控’相对宽松的时机,来还上一轮通胀欠下的‘物价账’。”
因此,澳新银行预计,中国的通胀压力可能在下半年再度上升,CPI同比增幅也可能在下半年轻易突破4%。
存准率再降就在4月?
与此同时,虽然3月份PPI同比增幅再现了28个月以来的首个负增长,然而PPI环比增幅则连续两个月上涨。潘正彦指出:“从PPI的走势来看,经济存在较大的隐患。”
本周,中国将公布一系列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而市场普遍预计第一季度GDP同比增幅将放缓至8.5%以下。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同时物价上行压力依旧强大,货币政策何去何从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是否将会有所减弱?
澳新银行表示,央行下一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推迟至5月甚至6月。不过,潘正彦则认为,央行在4月份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概率很大,“实际上,货币政策已经有所放松了,目前市场对于3月份银行新增信贷的预测已经从此前的7000亿-8000亿元到900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