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菜贱伤农”“菜贵伤民”迷局 菜农最喜“蔬菜直销市场”
在广州,本地菜心生产成本仅为终端售价的20%;山东产西红柿生产成本仅为终端售价的28%-32%,中间环节拿走大部分利润,出路究竟在何方?
趁着“农企对接”的东风,菜农缪回春摇身一变成老板,将南海本地菜心直接拉到芳村龙溪大道蔬菜批发市场销售,一斤菜心能多赚3毛钱。然而,对于习惯等菜贩子上门收购的菜农来说,身份转变并不容易。
在记者连续几个月的走访过程中,无论是江南市场的一级批发商,还是二级批发商,都向记者表示,蔬菜一年之内“大起大落”,在偌大的市场内,炒作因素占据不了主流,蔬菜的供给和需求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菜农成商人,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
菜农变老板 还是要睇天
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的主管林业桃告诉记者,蔬菜市场看似繁杂的涨落背后,其实是有规律的。如每年冬季,北方田地进入休耕期,海南蔬菜会成为市场销售的主力,并从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进入北方各地,此种情况一直持续到4月份左右。
进入夏季,北方瓜豆类的蔬菜开始盛产,由此广州市面上北方的蔬菜开始增多,此时南方高温多雨,或者台风不时出现,这个时候通常会导致南方水叶菜意外减产,从而使得北方菜成为市场的主力。
蔬菜供需格局还受到节假日的影响。比如到了秋天,学校开始集中开课,春节后农民工集体回大城市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需求,从而使得蔬菜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
看价格指数 评供需走势
除了这个总体规律,今年刚建立的“广州江南果菜价格指数”,则可给人们反映127种蔬菜的整体、具体品种的走势行情。
“广州江南果菜价格指数”每日监测的蔬菜是365天都可以在市场上找到的。其种类有三种,第一种是个体指数,是反映某一种商品价格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数;第二种是类指数,即分类商品价格指数,是反映某一类商品价格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数;第三种是总指数,是反映全部商品价格总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数。
比如,2011年上半年,江南市场每日监测127种蔬菜的汇总发现,江南蔬菜指数的走势与蔬菜的价格、交易量以及品种密切相关。2011年1月1日江南蔬菜指数从122.99点开始,至6月30日124.14点结束。上半年波峰出现在2月1日的150.13点,春节后开始回落,波谷出现在5月7日的99.85点,这与往年行情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