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周(9月5日至9月11日),食用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多数品种涨幅较前一周扩大。其中菜价上涨幅度最为明显,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2.6%,苦瓜、青椒和西红柿价格涨幅居前,分别为8.3%、7.2%和7%。肉蛋类价格继续上涨,鸡蛋、猪肉、牛肉分别上涨1.1%、0.7%和0.6%。
事实上,从今年6月份开始,就不断有分析人士根据食品价格的涨势抛出CPI“见顶论”。不过从商务部的监测数据来看,虽然8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但食品价格的上涨态势并没有明显放缓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新涨价因素对CPI上涨的贡献增强,而新涨价因素主要指的就是食品价格。8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02个百分点。
“从工业品价格和货币供应的情况来看,CPI已经见顶。”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于食品价格,而食品价格中最令人担忧的还是猪肉价格。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全国鲜猪肉批发价格达到26.41元/公斤,再次打破7月中旬创下的历史高点。另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8月下旬以来,全国猪肉价格稳中有涨,这一趋势持续到中秋节。9月12日与8月23日相比,全国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价格分别上涨2.3%、1.8%。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认为,当大家都担心春节后肉价会下跌的时候,为了规避风险,不敢扩大养殖规模,到时候有可能出现新的供应缺口,从而导致春节前后的猪肉价格可能突破此前的峰值。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上半年开始生猪补栏增加,加上从美国进口的猪肉明显增长,这些都会缓解猪肉供应的压力。猪肉已经涨得这么高,进一步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除了猪肉价格,9月份以来涨势明显的蔬菜价格也引起关注。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谭谟晓认为,随着天气转凉,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蔬菜上市量会逐渐减少,国内蔬菜市场供应格局将逐步由“西菜东运”“北菜南运”向“南菜北运”转移。总体上看,菜价将步入上涨通道。
李迅雷认为,如果调控不好,CPI可能再创新高。现在货币政策继续维持较紧的态势,说明政府对物价走势的判断非常谨慎,把防通胀作为宏观调控的最大目标。(记者 白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