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011年)一季度我国出现了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去年(2010年)一季度为顺差139.1亿美元。这是六年来,我国首次在一个季度内出现贸易逆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向是出口带动型,也就是说国际贸易顺差一直是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命脉。现在出现贸易逆差,其中原因是什么?又能从中看出中国经济增长出现哪些变化?
此逆差为"暂时技术性逆差"
海关统计显示,受国内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春节长假等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出现10亿2000万美元的贸易逆差,较去年一季度的139亿1000万美元顺差呈现明显变化。
海关总署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将这种逆差表现成为暂时技术性逆差。
郑跃声:是在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的。逆差的形成有三方面原因:一个是国内快速发展内生的强劲拉动,使进口增长。在一个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增值,进口成本降低,企业进口的意愿增强。第三个一季度国际上像铁矿砂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增长。健康发展的趋势。
多因素致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刘旭指出,外需增长缓慢,出口相对乏力;与之相反,内需旺盛,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涨,使得进口值快速增长,所以一季度呈现出口额大于进口额10亿美元的逆差。
刘旭:首先一季度大概10亿美元的逆差,相当于8千亿的进出口的总额来说是小数目。去年全年1830亿美元的顺差局面看,预计今年仍然是顺差局面,但比去年减少,考虑种种因素,明显下降。
随着国际大宗商品比如原油、铁矿砂价格的不断高走,国内成品油、钢材及相关行业成本节节攀升;潜在输入形通胀问题客观存在。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刘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构成输入型通胀压力,首先确立我们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问题,包括原油铁矿石大豆是大进口国,利用这个优势确立定价权。行程有利于买房的价格。第二能够 受制于供求因素影响,需求有下滑,受制于价格快速上涨,需求收抑制,相对挖掘自身潜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国际价格快速上涨的压力。
外贸进出口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进口原油、铁矿石涨价,劳动密集型企业因工资上涨出口受到挑战,我国大规模的贸易顺差时代很可能将一去不复返。后顺差时代,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如何适应和面对贸易逆差?
成本上涨已经不是一个企业面临的问题,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加,会引起国际资本加快向境外转移,当出口企业还停留在低附加值模式,不主动向自主研发、自主品牌模式转型,未来难言可持续发展。刘旭强调,目前更高成本下的市场环境给一些出口企业提出挑战。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刘旭:现在关键是对我们出口企业来说,汇率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等总体成本上升,出口企业面临着比较大的困难,需要我们想怎么为出口企业创造好的环境。
不过各方大多认为,全年来看,我国进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不变,仍然会保持顺差的格局。
刘旭:总体来看今年仍然会保持顺差局面,但顺差去年1830亿,今年会明显缩小。目前大宗商品结构看原油是第一位,份额高,下一步关注点。
从海关3月份贸易统计看,出口方面增长35.8%;进口再次刷新今年1月创下的历史纪录。当月贸易小幅出现了1亿4000万美元顺差。面对越来越贵的未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句话点评:入世多年,机遇与挑战仍然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