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昨日召开,履新5个多月的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称,去年1-11月,地方国企营收总额8万亿元,央企实现营收15万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50%。
国有资本证券化率提高
王勇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11月,全国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直接监管和委托监管的省级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万亿,同比增长38%,实现净利润2716.7亿元,同比增长56.5%;上缴税金4557.6亿元,同比增长26.3%。而央企营收15万亿元,同比增长34.7%,实现净利润8022.6亿元(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320.7亿元),同比增长50.1%;上缴税金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2%。
王勇指出,从数据上看,2010年地方国有经济的发展速度、净利增长都超过了央企。
王勇介绍,十一五期间,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国有资本证券化率明显提高。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级国资委监管企业所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038户。“上海2010年有9家企业完成上市重组,资本证券化率从2009年的25.4%上升到30%。安徽省属企业上市公司已达16家,资本证券化率达到40%。”
王勇表示,2011年国资系统要进一步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大力鼓励民间资本采用市场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继续推动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整体上市或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同时推动调整重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重组不为做大”
数据显示,2005年到2009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从25.4万亿增加到53.5万亿,年均增长20.5%;税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由4982.2亿元增长到8726亿元,年均增长13.5%,上缴税金由1.2万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年均增长17.7%。
但是王勇也指出,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中,仍存许多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国企改革任务依然很重,有的国企改革进展缓慢,有的国企主业优质资产上市后存续企业十分困难,历史遗留债务、人员安置问题尚未完全化解。“有的是母公司层面盈利了,但底下的二级、三级企业依然亏损严重。”此外,发展方式粗放,布局结构亟需调整,企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等问题依然存在。
王勇指出,支持央企与地方企业、地方企业之间,国企与民营、外资企业之间,相互持股、联合重组。“重组不为做大,只为做强。”他说。
在2011年,加强国资监管被摆在重要工作之列。王勇表示:“各地国资委加强财务监管,进一步加强国有产权管理,强化对重点子企业、境外的监督检查;强化产权交易监管,全面落实进场交易制度,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加强上市公司内陆信息管理,严格防止内幕交易。”
- 对话
“按法律办事国资不会流失”
在会议间隙,王勇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解答了“大国资”、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记者:如何理解“大国资”的概念?
王勇:国资委要“走出去,请进来”,把国资国企的发展更加公开、透明地交给人民,广纳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形成大的对国资、国企监管的格局和形式。
记者:国企重组过程中,如何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王勇:国企的活力在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国企重组兼并不是为了数量、规模的变化。而是在监管下规范运作通过交易平台,使国资资产得到最大优化,是在监管下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我相信,按制度,按规定,按法律办事,实行有效监管,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