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用外国机构贷款项目助力生态保护发展

时间:2010-09-08 13:22   来源:新华网

  记者近日在宁夏、陕西等地调研发现,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与大自然和谐共赢已经成为各地谋求经济发展时的统一认识。利用亚洲开发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等外国机构贷款发展综合生态农业项目,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陈旧发展模式改变的同时,新的环保和生态综合治理理念开始被人们普遍接受。

  53岁的刘文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农垦集团的一名普通职工,承包着27亩土地。“这里基本不下雨,庄稼不好种。以前种玉米和一些油料作物,用的是引过来的黄河水漫灌,浪费了很多水,一年到头也只能赚2000多块钱。”刘文广说。

  亚洲开发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贷款支持宁夏开展生态农业综合治理项目后,刘文广的田地里生长的是各个品种的葡萄,使用的是加铺了防渗槽的沟渠灌溉,在节省40%左右灌溉用水的同时,每年能给他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初秋时节,葡萄果实已经雏形初现,在大西北的蓝天下显得格外诱人。

  而在紧邻这片土地的银川市平吉堡,宁夏农垦贺兰山奶业公司的总经理宁晓波管理着5个奶牛厂和10个奶牛园区的13000多头奶牛。自从得到亚行贷款项目的支持以来,平吉堡的奶牛养殖实现了“出户入园”,饲养和产奶效率高了,对土地的污染却减轻了很多。

  “我们利用贷款给奶牛统一修建了养殖园,农户们搬入了新建的小区。技术进步,效益提高和环境保护得到了完美统一。”宁晓波说,“我们还希望亚行可以追加贷款,扩大养殖规模。”

  据亚行介绍,亚行为宁夏提供了1亿美元贷款,全球环境基金提供了450万美元,在当地推广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办法,注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通过消除破坏行为的根本原因,包括减少农村贫困,寻求从整体上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服务和功能。

  亚行测算,宁夏水资源的改善和谋生手段的多元化将为该地区10%的区域范围内、约32%的农村人口带来直接收益。由于加强了生态保护,贺兰山脉124195亩的山前地带、湿地以及贺兰自然保护区将会受益。

  在陕西,当地政府利用亚行的4000万美元贷款和全球环境基金的427万美元贷款开展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在这片珍贵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通过恢复森林栖息地、加强对濒危物种的管理、给项目地居民提供可持续的谋生手段等方法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县殿镇村地处秦岭山脉北麓,村支书李存宝告诉记者,全村4000多人都居住在山区,过去靠开垦林地种植庄稼和杂果,人均年收入不过800元人民币。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将村子纳入了秦岭国家植物园范围,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入股给植物园,植物园在这些植被已遭破坏的土地上,重新按照所适应的生物多样性标准种植林木,村民则成为植物园的“股东”和编外员工,在领取固定分红的同时还在园区负责种植、维护等工作,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了2000元。

  “亚行等外国机构的贷款解决的不仅仅是资金问题,更主要的是带来了新的理念。”陕西省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处处长于正之说,“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环保概念和环境意识,环保项目的管理能力和包装理念等等,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新的课题。”

  据亚行介绍,亚行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实施了21个农业和自然资源项目,累计贷款金额超过17亿美元。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