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金属以及石化等品种的带领下震荡下挫,截至上半年,代表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综合走势的CRB指数已下跌了8.77%,其中二季度跌逾5%,创下了2008年四季度以来的单季最大跌幅。
分析人士表示,下半年,包括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美国金融市场加强监管等利空因素仍可能令大宗商品价格继续承压。然而这在当前通胀预期较强的背景下是否表明压力或将有所减缓?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又可能带领物价走向何方?
半年跌逾8%
数据显示,与2008年市场的“过山车”行情以及2009年的“单边上扬”相比,今年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更为波动,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均宽幅震荡,CRB指数最低一度跌破了250点,而高点则超过了290点。不过从整体上看,市场仍呈下挫的态势,CRB指数在一季度跌幅超过3%后,二季度在原油、铜等能源和金属类品种大幅下挫带动下继续扩大了跌幅。
在国内市场,主要大宗商品品种亦未能幸免,涵盖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19个活跃上市品种的文华商品综合指数半年跌幅亦超过了8%,跌幅最大的有色和石化类商品下跌幅度均达到了两位数,分别下挫了19%和10%,而跌幅最小的谷物类商品亦跌逾1%,23个商品期货品种仅贵金属黄金期货受到避险需求支撑“一枝独秀”,上半年涨逾9%。
分析人士表示,流动性的持续紧缩、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演绎以及国内房地产调控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导致了商品的集体走低。业内人士说,欧洲、美国和中国市场陆续公布的经济数据以及金融市场的演绎使得投资者对经济的“二次探底”担忧逐渐升温。
象屿期货分析师朱鸣元表示,市场受到联合打压,大多工业品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在本轮下跌过程中,包括螺纹钢、PVC等商品都已击穿了生产成本,而锌、铝等商品品种也基本回到了成本区域附近。
利空风险持续
对于下半年,众多分析人士均表示,尽管不排除大宗商品价格探底回升、强劲反弹,但预计这一过程将会经历较长时间,市场短期仍受到众多利空因素交织的影响,价格短期回落的风险仍较大。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陈克新认为,大宗商品对政策变化带来的“恐慌性下跌”可能仍没有结束,市场不排除继续下跌的可能性。新湖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叶燕武则表示,从目前最受关注的欧洲、美国和中国来看,三地经济都在经历“主动减速”的过程,美国市场的调整使得个人消费支出减缓,而中国目前也在实施“汇改”以及“调结构”等方面的政策,全球主动型“二次回落”有利于集聚下一轮增长的动力,但也会暂时减少市场需求,使得商品市场的跌势仍在曲“中”而非曲“终”。
由于市场对政策变动的高度敏感以及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演绎,包括高盛、瑞银等大行均相继调低了之前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预估。
物价高位风险仍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寻底可能使得物价的压力仍难以减轻。陈克新说,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寻底使得企业的成本压力有所减轻,但更多仍是环比,从同比来看,相对于去年的大宗商品价格价位,今年的商品价格仍表现出了上涨的态势,价格传导到下游的压力依然较大,而另一方面,由于在增加农民收入等政策方面的支撑,预计食品方面的价格也会维持在高位。
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在报告中也指出,相对于PPI较为简单的影响因素,CPI更为复杂。业内人士表示,在食品价格方面,虽然随着天气状况的好转,上半年影响物价指数较多的蔬菜价格预计将会逐步回归正常,但肉类价格很可能接过“接力棒”令食品价格维持在高位。尤其是猪肉,由于受制于生猪存栏数的波动,其价格很可能在下半年达到高点。
对此,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物价上涨的态势已经显现,在生猪存栏一定的情况下,防止消费价格过快上涨的重心应该放在防范工业品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就是控制PPI向CPI的传导上来。房四海预计,CPI的高点可能会出现在8月份,但后期的走势仍有待观察。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