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易所2002年推出以迪拜酸性石油为标的的原油期货市场,试运行两年后搁浅。记者日前走访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张娜娜、新加坡一名从事石油产品分析的资深交易员以及其他一些业内人士。他们在分析新加坡原油期货市场运行失败的原因时认为,新加坡高度开放的市场早已接纳了场外交易的模式,因此要吸引贸易员转向新交所标准合约期货市场进行交易有很大难度;但是对于正在计划建立原油期货市场的中国来说,适度引入场外交易可以活跃金融市场,与场内交易形成互补,甚至倒逼场内交易体系趋于完善。
“触礁”有三方面原因
新加坡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其著名的裕廊工业区汇集了全球重要的炼油企业。产自中东的原油在这里转运、冶炼,销往需求庞大的东南亚和中国。
新加坡交易所曾于2002年正式推出中东迪拜原油期货,力图建立继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期货合约和布伦特原油(Brent)期货合约之后,具有全球原油定价基准功能的期货合约,但运行两年后停止交易。
新加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交所此次推出原油期货市场“ 触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内因来看,场外交易的先发优势牵制了原油期货发展。新加坡最活跃的市场是掉期合约,投资者主要基于普氏能源市场的定价机制进行场外交易。
第二,从外因来看,原油期货交易最活跃的地区在欧美,而新加坡地理位置与欧美有时差,因此,市场上国际投资机构较少,仅依靠亚洲投资者参与,导致市场交投不够活跃,交易资金和产品流动性比不上欧美两大市场。
第三,推出时机不成熟。期货市场需要买卖双方比例基本平衡,才能保障参与者交投热情持续高涨。而2002年新加坡原油储罐发展尚不成熟,资金流动量不大,导致买卖双方不均衡态势,从而限制了原油期货市场发展。
场外交易活跃制约
新加坡金融市场成熟,其配套制度和政策法规能够保障市场参与者的权益;同时,其资本流动的便利性相对较高,吸引了较多市场参与者。新交所因此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交易中心,在成品油市场定价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新加坡没有建立真正独立的原油期货市场,主要原因是相较于刚刚起步的期货市场,场外交易机制早已日臻成熟。
一方面,新加坡拥有优良的港口条件、发达的储罐配套以及地缘优势,再配以健全的金融政策和法规,使得场外交易活跃而有序。首先,新交所的场外交易是买卖双方议价,不是公开竞价,因此监管相对宽松。其次,新加坡相对健全的法制为场外交易提供了保障,导致大部分的油品交易员倾向于在场外进行交易撮合。
另一方面,场外交易虽然活跃了新加坡金融市场,却也制约了原油期货合约市场的发展。在新交所2002年推出原油期货时,普氏能源市场的场外交易已经具有一定优势和规模,新交所要想吸引贸易员转向有很大难度,而想要“通过发展场内交易掌握石油定价话语权”更是难以做到。
建立适合我国的交易机制
针对我国即将在年内推出原油期货市场,新加坡业内人士也提供了一些建议。有人认为,我国可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和教训,建立更具开放性、操作性更强的交易机制。
一是建立开放、活跃的国际性交易平台。新加坡的场外交易虽然影响了石油期货合约的发展,但保持了市场活跃度,对成品油定价起到重要作用,这为中国提供了一定启示。场内期货交易容易正确估值,具有规范的市场监管;而场外市场可以提供更多个性化产品与服务,比场内交易更加灵活,吸引更多信用较高的国际参与者和实力不均等的中小参与者。场外交易不仅能够活跃市场,还能倒逼场内交易建立更完善的交易体系、制定更详尽的法规、不断进行金融创新。
市场国际化方面也面临瓶颈。新加坡一名石油分析师说,如果参与交易的公司只限在国内注册、以人民币结算、交易标的仅限于国内品质较高的成品油,可能会使海外投资机构、国外成品油提供商等市场参与者流失。只有市场交投水平达到一定活跃程度,才会发挥原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真正实现争夺原油定价权的目标。另外,为使中国金融市场更加活跃,有必要制定相关机制,吸引更多地方炼油厂和交易商参与期货交易。
二是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保障市场公平有序。中国与新加坡一样,在时区上与欧美作息时间有差别,外资最初可能会持观望态度,等待交投比较活跃后再选择进入市场。中国原油期货市场要想克服时区劣势,吸引更多的国际参与者,必须减缓货币政策监管压力,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保障市场公平有序。
新加坡一名资深油品贸易员认为,交易所推出的时机、市场公平和透明度、价格指数的可靠性等,都是影响原油期货市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我国在规划、设计交易合约和交易规则时,应以这些因素为考量,通过规则的引导和其他有效措施的配合,限制市场投机。
三是做足准备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循序渐进。为吸取新加坡准备不足的教训,我应在操作层面做足准备工作。比如,建立适当的交易平台和场外交易清算中心,综合考虑原油储罐、港口条件、买卖易进入性等。
另外,从新加坡和日本的经历可见,在亚洲建立世界性原油期货市场不能一蹴而就,宜制订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的参与者主要是日本国内炼油厂、银行等投资机构,相对封闭,以日元结算。新加坡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国内市场本身较大,在建立原油期货市场的初期,似可考虑以国内投资者为主要投资对象,通过逐步积累国内原油期货市坊相关监管经验,进而发展到国际性平台。
还有一种选择是,在允许地方炼油厂参与交易的基础上,建立起区域性原油期货市场。吸纳日本交投活跃的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的经验,通过区域性原油期货市场积累监管经验、活跃市场,进而推动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原油期货市场。(记者 丁其林 胡隽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