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9月份的一波大跌之后,曾被认为拐点临近、未来可能一路下行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10月份出现回稳甚至反弹。专家预测,在美国基本数据向好、欧债危机解决希望增大等积极因素的推动下,除非国际经济形势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否则年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会出现显著下跌,缓慢上涨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当前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不容掉以轻心。
9月,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经历了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一波下跌。
然而此轮跌势未能持续,进入到10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又走出一波截然相反的走势,几乎是全线反弹。比如国际油价,截至上周收盘,纽约市场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至每桶86.8美元,伦敦市场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更是全周上涨8.3%,创下今年2月25日以来的单周最大涨幅。基本金属价格也连续两周呈现出震荡回升的态势,进入10月以来已经上涨了7.6%。随着悲观预期逐渐消散,市场普遍认为基本金属价格已企稳反弹。
以铜价为例,中国国际期货分析师曾宁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中国仍然面临比较强的补库需求。预计未来随着欧洲降息、美国实施进一步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中国货币政策的逐步转向的可能性,宏观环境好转后铜价有可能在基本面的推动下出现一轮强劲反弹的行情。
另外,农产品价格上涨行情在延续,上周芝加哥农产品期货价格集体上扬,玉米全周涨幅达6.67%。上海中期分析师杨晓云预测称,当前全球经济前景有所改善,导致市场需求增加,谷物的回落空间较为有限,后期仍有继续缓慢上涨可能。
展望四季度,国际大宗产品价格持续反弹的可能较大。国金期货总裁助理江明德表示,从趋势上看,目前国内外一些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指标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
国际大宗产品价格的回稳,导致4季度中国面临的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并未如预计的那样出现明显改善。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对记者说,从9月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来看,尽管同比数据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但是根据我们计算,环比增长率大约为零,这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大趋势中显得较为特殊,表明中国国内的主要工业原料的价格仍然在高位运行。当前尽管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环境有所好转,但由于全球主要央行的过度宽松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有上升的动力,对此中国政府不能掉以轻心。(记者 方烨 李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