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洲而言,2010年是危机四伏的一年。
2009年12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引爆希腊债务危机,为欧债危机拉开序幕。此后,葡萄牙、西班牙的信用评级相继遭降。
迫于市场紧张形势,2010年5月,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博弈,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最终达成协议,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推出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欧洲稳定基金,并通过从基金中向希腊提供1100亿欧元的援助贷款。
然而好景不长,欧盟尚未从希腊危机中喘过气来,标普8月24日宣布,由于爱尔兰政府救助金融业的成本激增,下调该国主权信用评级。爱尔兰由此代替希腊,走到了欧债危机的最前沿。随后,爱尔兰国家信用违约掉期(CDS)指数突破600大关,欧元再创两个月低点,欧洲股市大跌2%左右。
被欧盟寄予厚望的救助计划未能安抚市场紧张的神经,投资者不相信欧债危机能够在爱尔兰终结,继续将不安的目光投向了葡萄牙、西班牙乃至意大利和比利时,导致上述国家国债收益率短期内大幅飙升,欧债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
市场对欧元区的持续紧张情绪表明,救助计划仅能医治成员国的表面伤痛,难以消除欧元区经济体制的“病根”所在。
展望2011年,欧元区经济前景虽颇多坎坷,但乐观多于担忧。欧盟委员会11月29日预计,欧元区经济今年将增长1.7%,复苏步伐快于春季预测的0.9%;2011年GDP平均增长1.5%,2012年增长1.8%。其中,德国将继续发挥“火车头”作用,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分别为3.7%和2.2%,但希腊、爱尔兰和西班牙经济今年将分别萎缩4.2%、0.2%和0.2%。
欧洲中央银行12月7日发布《欧元区宏观经济预测报告》称,2010年欧元区GDP同比增幅在1.6%至1.8%之间,高于9月预测的1.4%至1.8%的区间;2011年GDP将增长0.7%至2.1%。
虽然最新预测结果表明欧洲经济复苏已经稳固,但欧盟尤其是欧元区内部经济不平衡现象仍在日益加剧。欧盟已经认识到,必须吸取欧债危机的教训,进行结构性改革,但调整的过程注定是漫长而痛苦的。(陈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