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希腊等国债务问题度身定制的欧盟特别峰会今天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拉开帷幕。会前,已经传出两大好消息:一方面,希腊将实施自救措施,该国政府9日宣布将实行一项税制大改革,欲借此降低预算赤字;另一方面,10日有消息传出,德国及欧元区政府已经原则同意对希腊施救。一向显得较为悲观的“末日博士”鲁比尼对欧洲其他国家的施救意向表示赞赏,他认为,欧洲官员考虑帮助希腊走出困境是“朝正确方向迈进了一步”。
在利好消息的支撑下,10日欧元汇率延续前日涨幅;9日,欧元涨幅一度徘徊在1%左右。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希腊获救,欧元将从数月低点反弹,花旗则认为欧元连跌10周的颓势将告一段落。
希腊宣布税制大改革
去年年底,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相继下调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此后,标准普尔将西班牙主权信用评级前景下调至“负面”,爱尔兰、葡萄牙也收到评级或遭下调的警告。另一评级公司穆迪则以“缓慢死亡”来形容葡萄牙和希腊的经济前景。在各界对是否要对希腊等陷入困境的欧元区国家出手相救争论不休时,希腊政府已经抢先开始了自救。9日,希腊政府高调宣布了一项严厉的税制改革,欲借扩大税收的名义降低预算赤字。
税收改革主要针对的是高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影响不大。根据新的税制,最高税率40%的门槛将由7.5万欧元降为6万欧元;股利税则由目前的10%调高至40%;提供就业的企业赋税有望下降,企业税率将逐步由25%降为20%。
希腊财长乔治·帕帕康斯坦丁当日表示,此次改革可增加11亿欧元的税收。他同时称,市场会正面响应税改和不调薪的决策。除了该项税改政策,该国政府上周也宣布立即调涨燃料税,此项税收今年可为该国带来约9.34亿欧元的收入。此前,希腊政府已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削减该国赤字的计划:希腊2012年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将由2009年的12.7%降至3%。
欧盟通常每年举行4次峰会,每年的首次峰会在3月召开,通常围绕经济问题。据称,此次紧急会议可能重点讨论近期在希腊等国有所加剧的债务危机。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也将提前结束其在悉尼的行程,回到布鲁塞尔准备出席11日的欧盟特别峰会。
德国施救传言提振信心
据华尔街日报10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德国正考虑与欧盟成员国一起向希腊和其他陷入困境的欧元区成员国提供贷款担保的计划,并希望以此打消市场对这些国家可能发生债务违约的担忧。
报道称,德国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近日已与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就这一想法交流了意见。观察人士指出,一旦欧元区达成对希腊进行援助的协议,这将是欧元问世11年以来欧元区成员国首次接受其他成员国的援救。
路透10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德国目前正在考虑多种选择,且未决定选用哪个方案,但最有可能的是对希腊提供“双边援助”,即由德国直接提供无偿或有偿款项、技术、设备、物资等方式,帮助希腊发展经济或度过暂时的困难期。此外,欧洲各国政府已原则上同意帮助希腊。
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话是迄今为止发出的最强救市信号,暗示欧盟经济大国德国可能已准备介入,遏止欧元区的债信危机。
尽管市场关于希腊或得到救助的预期日益强烈,但德国政府发言人维尔穆10日谨慎地对此表示否认。他称,有关德国已经作出救助决议的报道是“没有根据的”。
不过,德国将对希腊施救的传言仍令市场为之一振。9日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升温,美元和日元等避险货币下跌,这也令连日下探的欧元获得小幅回升,涨幅一度徘徊在1%左右。10日欧洲汇市,欧元持续上扬,不过涨幅比前一天有所收窄。截至北京时间10日19时46分,欧元兑美元汇率报1.3790美元,涨0.11%。
“如果他们真的来帮助希腊,这将有助于将欧元从数月低点反弹。”坦帕斯咨询资本市场高级副总裁格雷格·萨尔瓦乔表示。花旗集团10日则建议投资者在1.3737美元附近买进欧元,该集团认为,欧元下挫10周的走势可能已告终。
“末日博士”称施救是正确选择
10日,也就是欧盟峰会召开前一天,欧洲内部在如何处理希腊债务危机的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以英国和瑞典为首的非欧元区国家,与德国、法国及其他欧元区国家立场不同。英国、瑞典等国家声称,如果希腊要寻求帮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才是最适合提供帮助的机构,而不是欧元区成员国自身。言下之意,救希腊需要IMF来埋单,而不是欧元区成员国自掏腰包。
但素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美国经济学家鲁比尼9日表示,欧洲官员考虑救助希腊是“朝正确方向迈进了一步”。不过,他同时称,来自IMF的贷款从长期而言更有好处。
鲁比尼称,希腊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同样面临财政赤字高企及对外竞争力减弱的还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包括爱尔兰和意大利。鲁比尼说:“主权风险的问题将在未来数年内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这一问题决不只限于希腊和欧元区。”
和鲁比尼抱有相同看法的还有欧盟经济暨货币事务执委阿尔穆尼亚,他的言辞同样令希腊得到援救的预期升温。他呼吁欧洲领导人在周四的特别峰会上对救助希腊达成共识,以换取希腊彻底的财政改革。 (王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