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季度全球经济金融展望

时间:2010-01-13 14:3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全球经济将维持复苏态势 资本市场可望震荡回升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2009年下半年开始,各国宏观经济数据向好,显示全球经济正在步入复苏。2010年全球经济恢复的步调和规模取决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退出节奏,一些风险点使政策调整的难度加大。就第一季度而言,全球经济仍将维持复苏态势,金融压力继续缓解,资本市场可望震荡回升。由于发达国家低利率政策,同时发展中国家已经率先强劲复苏,大量资本将继续流向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将日益显著。2010年,全球消费将踏上再平衡之路;2010年,也将是重塑全球金融监管之年。

  一、2009年全球经济金融实现历史性转向

  在全球携手救市的强力推动下,全球经济与金融业从深度衰退中艰难踏上复苏之路。

  (一)亚洲新兴市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

  按市场汇率估算,2009年全球经济下降2.2%。发达经济体在上半年持续衰退,下半年步入复苏;主要新兴经济体2009年以后陆续步入增长,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其中,亚洲前四大新兴经济体中国内地、印度、韩国和印尼各个季度均实现正增长,表现最佳。按月看,全球工业生产和贸易活动在2009年3-4月份达到危机爆发以来最低谷。其中,工业生产最低的月份比危机前最高水平下降了12.1%,贸易活动最低的月份比危机前最高水平下降了20.4%。受益于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亚洲新兴市场的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进口恢复速度较全球平均水平更快,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

  (二)总体物价水平依然温和

  由于全球经济较为低迷,总需求不足,失业率攀升,产能利用不足,因此2009年全球性通胀并未出现。但是,在全球超宽松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反弹。在发达国家中,资源型国家物价上涨明显,消费型经济体(如美国和英国)物价水平在下半年有所回升,出口依赖型经济体(如欧元区和日本)持续处于通缩之中。在新兴市场,资源型经济体通胀形势较明显,出口依赖型经济体物价水平平稳。

  (三)金融业触底反弹,市场波动显著

  国际银行业经营状况总体趋于稳定。美国一些大银行从政府救市措施中获益,从巨亏转为盈利,并通过发行股票、自筹现金等手段陆续返还政府救助资金。全球资本市场从低迷转为活跃。2009年3月,摩根斯坦利全球资本市场指数从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开始反弹,到年末涨幅高达70%以上。外汇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主要货币汇率贬值引发新问题。2009年上半年,经济与金融危机持续恶化,全球避险资金流向美元资产导致美元走强;下半年,随着金融市场反弹、经济复苏、避险情绪回落以及特定的政策导向,美元出现持续贬值,年底受局部地区危机影响再度升值。受流动性回升、美元贬值、套利交易与经济复苏等因素的驱动,黄金与国际油价触底反弹。

  (四)国际直接投资低迷,资本流动再现新兴市场洼地

  2009年,全球FDI巨幅下滑,为科技股泡沫危机以来首见,这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新兴市场基本面先于发达经济体实现强劲反弹,流向新兴市场的国际资本达到空前的规模,再现“投资洼地”效应。在此轮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中,证券投资的恢复是带动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驱动力量。2009年全球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共吸收568亿美元资金,超过2007年创纪录的500亿美元,而上年新兴市场则有400亿美元资金流出。国际金融协会(IIF)估计,2009年全球最主要的30个新兴经济体股权类投资出现4251亿美元的资本净流入。

  (五)各国延续超宽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展开了规模庞大的救市行动。美联储自2008年12月17日之后,将基准利率持续维持在0-0.25%区间,日本、欧元区和英国在2009年初将基准利率水平分别降至0.1%、1%和0.5%,并维持至今。与此同时,美欧日各国还相继实施了“定量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直接向市场增加资金供应以应对由于信贷紧缩造成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在各国协调一致、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逐步企稳。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