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融危机一周年世界经济两大动向

时间:2009-09-09 08:5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世界经济两大动向值得关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在寻找经济增长的新突破口;虚拟经济的投机性依旧,市场剧烈波动,不利实体经济复苏。

    去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宣布破产。以此为标志,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现在,近一年过去了。观察这一年来世界经济出现的变化,有两大动向值得关注:一是实体经济出现了寻找新方向的巨大变化;二是虚拟经济的投机性并没有收敛,全球市场监管亟待更新思维、用新方法。唯有如此,才能让异化的虚拟经济,回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位上来。

    首先来看这一年,实体经济出现了哪些巨大变化。大体上,要从两个层面来谈:一是发达经济体的变化;二是新兴经济体的变化。

    发达经济体以美国为例。此次金融危机肇祸于美国,表面看美国受到的冲击很大,但实际上美国却是本次危机的最大受益者。

    第一,美国经济多年积累的矛盾,通过这场危机,利用国际力量,得到了有效化解;第二,美国开始在节能减排、新能源等领域寻找新的经济突破口。这是继IT之后,全球经济领域又一新动向。美国人正试图从思想、规则、标准入手,对他人施加影响,并再领风骚,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第三,美国家庭的储蓄率开始回升,美国人似乎在改变其消费行为,导致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为了保住市场而不得不以更优惠的价格提供产品。

    说到外需依赖度较高的新兴经济体,则以中国为例。新兴经济体又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第一,实体经济受到正面冲击,一些外向型企业处境艰难。为保住市场,有关方面多次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但政策的最终受益人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外商与外国消费者。第二,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甚至局部有倒退的问题。比如,在出口方面,虽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降幅有所缓解,但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形势非常严峻,这对优化中国的出口结构,进而改善产业结构,是不利的。第三,经济着力点开始转向内需,寻找更可控、更稳健的增长因素。以扩大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需求为增长的突破口,向国内消费需求要潜力,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近来出现的最大变化。

    再来看虚拟经济方面又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这一年来,尽管各国政要举办了多次首脑峰会,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呼声很大,但无论是全球股市、期市,还是重要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市场,投机气氛依旧浓烈,对实体经济的危害并没有减少,甚至局部市场波动更为剧烈。

    以股市为例,在最近10个月时间内,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发达市场,都出现了大幅上扬。比如,上证综指从去年10月28日的1664点折返,到今年8月4日的3478点拐头,9个月的涨幅超过了100%;道琼斯指数也从今年3月的6547点上升到8月的9580点,5个月的涨幅也超过50%。

    如果说短期内出现如此涨幅,是对去年的恐慌性暴跌所作的合理回应,有价值回归的因素,那么,今年8月中国股市创出了单月跌幅超过21.8%的纪录,就有点匪夷所思了。更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机构的投机性操作,是导致市场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仅股市如此,今年以来,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市场,以及粮食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同样陡峭,也没有真正反映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实体经济与实际消费需求与供给关系的真相。虚拟经济给出的价格信号,没有起到发现价值、平抑价格和引导市场的作用,相反是利用宽松的政策环境,继续兴风作浪,在各市场间大肆投机。

    一年来的情况表明,在信息与网络化时代,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规模巨大、能量巨大的投机资金,影响力已越来越小。货币政策既要考虑实体经济的情况,又要考虑虚拟经济的情况,很难招架周全。相反,投机资金却屡屡得手,成为经济波动的影舞者。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更新思维,采取有效措施,从对大资金的投机监控入手,强化对市场环节的管理,让机构投资者成为价值投资的主力,而不是投机炒作的主导力量;让市场恢复其价格发现功能、优化配置功能,而不是掠夺社会公众投资人的屠宰场;让虚拟经济回归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位,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运行步入平稳运行的轨道。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如何有效配合、相得益彰,正是国际金融危机一年来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亚夫 作者系本报首席编辑)

编辑:肖燕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