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1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香港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正协助港府制定香港未来十年的房屋供应蓝图;据了解,当局将初步锁定未来“政府资助置业”对象,为短期未能负担楼价,但长远能具备财政能力的“中等家庭”,让他们购买房委会或房协提供的资助单位;但当局不会设定全港置业比例等“硬指标”,亦没有打算恢复昔日的租管制度,以免出租单位供应减少,进一步推高楼价。
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明天召开会议时,会讨论香港现时的房屋政策蓝图。据悉,当局已为香港未来的房屋政策定下一些“指导原则”,认为须确保弱势社群的基本住屋需要,能够得到照顾,市民亦应可以按本身的负担能力和需要去选择居所,因此需要确保私人市场稳健发展,协助有意置业的“中等家庭”。
据了解,当局将向委员提出,未来的房屋政策取向,是优先照顾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住屋需要,打算透过房委会及房协供应的资助房屋,协助有意置业人士或家庭,但资助对象必须是长远具备财政能力、但短期内未能负担楼价的人士,意味当局将研究为他们提供短时间的帮忙,但不会帮助没有能力“上车”的市民置业。
昔日特区政府曾以协助全港七成家庭置业作为政策目标,但现届政府明天将向委员明确提出,不会为全港家庭置业比例,设定一个硬性指标,因当局认为置业属于个人选择,市民应按照本身的需要和财政作出考虑。
当局打算继续透过四个方面,解决现时物业市场的问题,包括增加土地供应,提供额外印花税和买家印花税打击投机活动,规管一手物业的销售法例,以及防范物业贷款过度扩张,以确保市场稳健。
但据了解,当局虽然一直留意到近年租务市场的急剧升势,但没有打算恢复以往的租金管制或租用权保障制度,以免出租单位供应减少,进一步推高楼价。
公屋方面,当局最新数字显示,轮候册上有超过19万人登记,但当局每年只能兴建1.5万个单位,加上透过自愿交还,或打击滥用公屋资源工作,平均每年可以回收7500个单位,每年可供应单位数目合共约2.25万个。
消息指,当局已锁定三类人士,日后可以优先编配公屋,除了长者,以及居住在恶劣环境的家庭,如板间房,也考虑到35岁以上非长者的一人申请人士,由于向上流动的能力较低,认为他们需要依靠公屋解决房屋需要。
至于年轻单身人士,当局认为他们的入息一般很快超过9200元,可以透过其它方法解决他们的住屋需要,认为未必需要特别加建公屋协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