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养老,靠“逆按揭”行吗?

时间:2011-09-02 10: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港人寿命在全世界算高的,女性平均寿命超过86岁、男性约80岁,高龄人口增长迅速和人口急剧老化是香港除了“三高”之外的另外一大现实难题。香港强积金管理局预测,到2039年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28%。

  面对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现实难题,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外汇基金全资拥有的按揭证券公司,在今年7月份推出俗称“逆按揭”的安老按揭试验计划:60岁以上人士可以抵押其自住物业,在继续居住于原有物业的同时,每月从接受按揭的银行取得一笔稳定的生活费。

  以一个市值100万港元的物业单位计算,参与计划的老人以单人借款及选择十年年金年期,每月可获发3700元现金,十年期计共44.4万元;若物业价值为200万港元,则每月可获发7400元现金。物业价值上限为800万元,对应每月最高可获发29600元现金。

  根据政府统计处的推算,香港的老年抚养比率,即65岁或以上人口数目相对15至64岁人口的比率,将由目前的1比5.6,在20年后大幅下降至1比2。这显示就业人口必须为更多的退休人士承担生活开支,亦显示出财务安排的需要对老人的重要性。因为香港的强积金是在2000年12月才开始运作。前十年缴交的强积金时间不够长,那么即便是现在才开始退休的老人,退休时可以拿到的退休金亦非常少,这些老人普遍面临退休后没有稳定收入及健康的问题。

  港府现时的退休保障制度三大支柱,即退休前的个人储蓄、强积金及综援,是参考世界银行于1994年制定的标准,但该行早于2005年已将支柱扩大至五条,加入非财务性支持及强制性的公营退休保障制度。

  因此,既要解决人口老龄化,又不至于给政府财政支出带来巨大负担,通过“逆按揭”计划,无疑对有此兴趣、又具有条件的长者多了一个选择。既能为老人提供稳定现金流保障,改善及提高生活质素;更重要的是让老人可在有生之年能够居于现有物业,亦无须偿还“逆按揭”债款。

  逆按揭虽然由公营的按揭证券公司主导,但逆按揭本身却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安排,而非一项针对老人的福利,港府对此并无财政补助与支持。于是,第一、包括银行和律师等中介收费相当高,因为这些商家都要从中牟利;第二、这些老人一辈子的最大“成就”就是拥有这样一座高龄残旧物业,会因“逆按揭”而出现贱卖。按照按证公司的逆按揭方案,100万港元的楼宇,10年期最多可收回55.2万港元,15年期最多可收回63万港元,20年期则最多也就收回72万港元。这相当于最多变相七折卖楼,对持有者并不合算。

  需要一提的是,在欧美文化与价值观念中,长辈不一定要将自己的财产传给子嗣,后辈成年后也不一定要尽赡养长辈的义务,加上高额遗产税等现实因素,让“逆按揭”在欧美得以大行其道。但逆按揭在华人社会明显遭遇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抵触。

  华人社会的主流传统观念是,重视家庭人伦,贵重财产传给后人,后辈视赡养长者为天经地义的本分,这些传统的华人价值观,肯定会明显制约“逆按揭”在香港的推行。按证公司委任独立机构在去年10至11月期间,曾经访问过1005位60岁或以上、拥有非按揭物业或快将清偿按揭债务的业主,结果发现约44%受访者支持逆按揭计划,并有约四分之一表示考虑参加。这些数据应该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华人传统价值观依然还是与“逆按揭”的推行有冲突。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