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基本实现“三通”并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会否导致香港的经济地位“边缘化”?香港应扮演何种角色,需要如何转型和创新?
25日,由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基金会、香港青年议会、亚洲周刊共同主办的“港台政经论坛”于此间举行。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副会长王晖、京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振刚、香港中华厂商会会长黄友嘉、国民党中常委刘大贝,在以“ECFA时代港台经贸新格局”为主题的经贸论坛上发表演说,为上述提问给出了精彩答案。
23.5%、21.8%、24.3%、22.8%……黄友嘉引用了4个统计数据,分别是2007年至2010年由香港转口贸易占两岸贸易额的比重。“从数字可以看到,两岸‘三通’加上ECFA生效,并没有撼动香港在两岸经贸往来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他分析说,这与香港在增值服务、专业资源、人际脉络等方面具备的优势密不可分,“短期内,这些优势比‘三通’带来的人员货物运输上的成本节约,让两岸客商更为倚重。也正因此,放眼长远,香港可凭借这些优势,成为ECFA时代两岸经贸策略性伙伴。”
黄友嘉的观点与王晖不尽相似。这位原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贸易处负责人将香港可在两岸经贸交流中发挥的作用,形象地比喻为“桥梁效应”。王晖认为,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日前又获中央新政支持,将做大做强人民币离岸中心,对于两岸经贸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香港也是众多国际企业的总部基地,中西商业文化交汇融合的特质,正是两岸双方都有所欠缺的。
“香港还是知识型产业资源中心,能够为两岸三地的企业提供产权交易、产品展示、技术策划、品牌增值等‘一站式服务’。”黄友嘉补充说,香港在政策法规制定、营商环境建设、国际化和贸易自由化等方面的经验,也对两岸发展经济大有裨益。
雷振刚讲述了京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在港中资”身份,顺利获准“入岛投资”、成立京泰发展有限公司的故事。“从第一次赴台考察,到公司在台北101大楼挂牌开业,前后不过100天。速度之快、审批之顺利,大大出乎我们预料!”
他说,在港中资企业目前有3000多家,总资产近7万亿港元,这些企业成长在香港,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相对大陆企业更适合率先“入岛”,并能带动两岸三地产业互动、营造更大利润空间。“这就是香港在ECFA时代能够发挥的另一个特殊作用。”
“我常常说,脑袋决定口袋。”刘大贝风趣的比喻逗笑了现场不少听众。他说,ECFA时代是两岸三地合作互补、携手发展的好机遇。香港如能进一步夯实综合性服务平台的资源优势,抓紧转型创新,必将成为两岸经贸新纪元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记者 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