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5年7上黑榜或因跨界经营分散精力

时间:2012-12-27 08:59   来源:中国经济网

  12月19日,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曝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的云南白药胶囊水分项目不合格,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公众关注,随后又有媒体曝出,云南白药集团在5年之内被各地食药监局曝光产品质量和虚假宣传问题达7次。而有分析认为,云南白药近年来主业产品频出问题同“跨界”经营有一定关系。

  胶囊水分项目不合格 回应称原因或出在流通环节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2年第二期四川省药品质量公告(总第24期)药品抽验不合格药品品种(基本药物)》中看到,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20110213,规格:0.25g*16粒的云南白药胶囊水分项目不合格。

  24日晚间云南白药集团发布公告对此事进行说明。据悉这也是该公司自2007年以来首次就此类问题发布公告。

  公告称,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对所抽检不合格批次产品的原料采购、生产、销售、流通全过程进行了梳理、审核、检验、分析排查。包括对该批产品的生产及检验记录进行核查,生产记录显示,生产过程完全按公司操作规程进行,符合药品GMP管理的要求,出厂产品检验符合质量标准;对该批次云南白药胶囊的留样进行了严格检测,结果也符合标准要求;从市场上购入同一批次云南白药胶囊进行严格检测,结果也符合标准要求;对该产品的包装设计及自上市以来的历史记录进行排查,云南白药胶囊的包装为具有较强隔离效果的双面铝塑铝密封包装,未出现过水分不合格的质量问题。

  公告还表示,经综合分析,该批次产品水分不合格极有可能因为流通环节的运输、储存、保管过程中受到外界物理或极端环境影响所致。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公司对发往该区域的该批次产品,已进行召回工作。该批次产品共生产199件,涉及金额为135万元,占公司销售收入比重极小(公司2011年全年销售收入为113亿元)。

  5年7次上黑榜 涉及药品质量、夸大疗效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5年来,云南白药曾多次因药品质量、夸大广告疗效等问题登上多地食药监局黑榜。

  2007年三季度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质量不合格名单中,云南白药集团的“田七花叶颗粒”(批号2004066),“检查干燥失重”不合格;“热毒清片”(复方批号:20050310),“性状”不合格。

  2008年1月,北京市药监局监测结果显示,云南白药集团无锡药业生产的 “云南白药创可贴”属“擅自篡改审批内容、发布违规药品广告。”

  2008年10月河北省河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抽验不合格药品通报中,云南白药集团昆明云健制药有限公司的 “灯盏花素片”(批号:20070470),“性状”不合格。

  2009年三季度,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称云南白药集团丽江药业有限公司的“开胸消食片”(00309005批次)存在“重量差异”不合格情况。

  2009年10月份,辽宁省药监局发布的违法药品广告公告中,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有限责任公司的 “气血康口服液”被指“夸大产品适应症、功能主治或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断言、保证。”

  2012年7月,云南白药子公司大理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清肺抑火片(100726批号)便因重量差异被广东省食药监局列入“黑榜”。

  2012年12月19日,四川省药监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2年第二期药品抽验的36个不合格批次药品,其中由泸州红岭医院监测的云南白药胶囊 (20110213批次 规格:0.25g*16粒)被查出水分不合格。

  分析称产品质量问题与跨界经营有关

  虽然云南白药集团在公告中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可能出在流通环节的运输、储存、保管过程中,但有些分析人士还提出了其他的看法。

  援引《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一位重庆药品交易所一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认为,此次被查不合格产品为云南白药的经典药品,市场份额较大,此次之所以一反常态发布公告,是担心影响经典药的市场声誉。而云南白药在公告中将原因归结为 “流通环节”,则显得有些过于迫切规避责任,“流通环节对药品会有一定影响,但是水分被蒸发就比较少见。”

  该分析师还指出,云南白药近年来主业产品频出问题同“跨界”经营有一定关系,,“药企发展大健康产业固然是一条发展之路,但不应放弃其主业,应当从主业中延伸出来,不能舍本求末。”

  而在跨界经营上,云南白药似乎乐此不疲。2004年,云南白药开始尝试销售牙膏。据介绍,云南白药的日化产品还包括洗发水、洗面奶、沐浴露等。公司管理层也未否认日化类用品是云南白药目前发展的重点,云南白药董事、总经理尹品耀解释称,“与药品相比,日化类产品毛利较高,监管较少,止血类药物的市场规模是有限的,日化类产品的市场规模要大的多”。

  但同时也有人质疑称,多元化发展也许会给中国本土药企带来全新盈利模式和可观的利润,但也可能让药企精力分散,影响药品主业的研发等能力。

  就在今年12月19日,云南白药投资38亿元的大理“双溪健身苑”项目动工,这被视为其深度介入旅游地产之举。

  对此,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华南城市研究院研究员吴新坚表示,多年调控之后,市场进入洗牌和调整阶段,药企进入地产业可能涉及股东结构变更,导致业务结构变更。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药企进入地产可能面临不少风险,如经营不力、资金无法收回等,或将影响主业发展。

编辑:雍紫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