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11月30日电 (庞无忌 张子扬)随着李宁、安踏等中国本土体育用品品牌被曝出销售业绩下滑、库存高企甚至面临“关店潮”冲击,舆论普遍对中国本土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模式和前景表示担忧,体育行业寒冬到来的说法甚嚣尘上。但在30日开幕的第三届“中国·长三角国际体育休闲用品博览会”上,多家本土参展商表示,基于自身的独特定位,其对国内外体育用品市场充满信心。
在当天的展会上,南京风驰骑行服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胡申玲告诉中新社记者,该公司以各季节的中档自行车骑行服为主营业务,除在国内销售外,还对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虽然这段时间经济不景气,但因为定位精准,我们受到的影响并不大。”胡申玲认为,尽管一些本土品牌由于盲目扩张导致其铺货过多、积压现象严重,但其所在的公司根据订单生产,通过经销商走向市场,不存在货物积压的问题。
除定位明确外,有些厂商还通过创新和专利技术打开市场。吉林省辽源市灵韵钓具厂的专利发明和生产设计人贾庭玉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主要经营的是一种入水后会发光的浮漂,能够吸引鱼类,适合海钓。“通过一个纽扣电池为浮标供能,一个小浮标可以使用300-400个小时。”他告诉记者,在广东、青岛等滨海城市,这种浮标广受钓鱼爱好者的欢迎,“每年能有人民币100多万元的销售额”。
青岛金明游艇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金明选择针对更高端的人群。“我们主要经营高端充气皮艇,采用进口的原材料和国外的技术,自己进行加工和生产。”黄金明指着展会上的一台全白的皮艇向记者介绍,“这种皮艇大多以私人购买为主,价位比较高,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在青岛、烟台、乌鲁木齐等城市销量都不错。”黄金明表示,游艇行业是个新兴产业,主要瞄准高端人士,目前竞争不算太激烈,所以效益比较可观。
在琳琅满目的展会上,一种能够三排自动折叠、推出的体育场馆座椅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浙江大丰实业的销售经理邵小亚告诉中新社记者,“这三排座椅看似简单,其实凝聚了6项专利技术。”他表示,由于跟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体育等产业密切相关,该公司近年来业绩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业内也打响了名气。“我们通过招投标,参与了北京奥运会27个场馆的建设,现在每年公司能有超过人民币1亿元的销售额。”(财经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