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中国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新招管培生多数离职

时间:2012-11-20 13:36   来源:东方网

  今年9月的一天,陈翔(化名)在临下班前,打开电脑从邮箱中找出一封早已准备好的辞职信,发送给自己的老板。这一天,距离他进入全球最大日用消费品公司宝洁,仅仅一年又一个月的时间。

  2011年8月,全国有近600名和陈翔一样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作为宝洁培养的管理培训生进入宝洁工作。但是,一年之后,和陈翔一样选择离开的11届管理培训生,已经超过200多名。同年在北京招收的宝洁市场部管理培训生,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全部离职。

  这在宝洁历年管理培训生留用历史中实属罕见。宝洁怎么了?

  人事动荡

  11月10日,上海希尔顿酒店,一年一度的“宝洁校友会”在这里举行。这是一场由宝洁公司主办、专门邀请那些从宝洁离开的“前宝洁人”参加的聚会。

  据一位连续几年参加的宝洁前员工介绍,今年参会的人数比往年多了近一倍,“一张桌子上一半都是新面孔,都是今年陆续离开的员工。”

  而在今年离职的宝洁员工名单中,最有分量的当属宝洁大中华区原销售总裁翟峰(Thomas Zhai)。

  10月29日,宝洁所有在职员工的邮箱里都收到一封邮件,邮件中附有一个链接,通过一段现场视频,翟峰宣布离开已经服务21年的宝洁公司。

  对于大多数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人来说,翟峰是一个传奇。

  这个毕业于同济大学的上海男人,从1991年进入宝洁至今,其间没有更换过任何一家公司,而且,他曾是宝洁中国区升职最快的大区经理。

  伴随上世纪90年代家乐福、沃尔玛的相继进入,翟峰带领宝洁销售团队,从原先单一的分销商销售模式,逐渐转换成现代零售渠道加分销模式。“毫不夸张地说,翟总个人的成长相当于宝洁中国这20年来的发展史,”一位宝洁内部员工表示,“在宝洁,甚至在整个快速消费品行业,翟总带过的人不计其数。”

  对于翟峰离开宝洁,早在去年年末公司内部就有传闻。在今年宝洁中国区的一次大会上,宝洁全球首席执行官麦睿博还曾公开表示:“China continue to grow,we trust Thomas Zhai。”

  虽然目前还只有少数人追随翟峰离开,但预计在明年1、2月份,将会有更多宝洁的中高层人员出现变动。

  相对于这些主动离职的人员,事实上,由于2011~2012财年表现不佳,2012~2013财年第一季度利润继续下滑后,麦睿博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再重申,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宝洁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削减10%的非生产力岗位,裁员5700人。

  虽然宝洁中国的HR曾公开安慰员工,作为宝洁的销售重镇,同时也是持续发展的区域,中国不会有裁员计划。但“官方说法”仍然仅限于安慰层面。

  据宝洁内部员工透露,以销售部为例,各个团队和区域的裁员比例大概在5%~10%。预计在明年年初之前,会有更大规模的离职情况发生。

  通常来说,根据宝洁“两年轮换制”原则,一名员工在同一岗位不能在职超过两到三年。因此,对于许多“被轮换”到如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的员工来说,主动离职是比较合适的选择。而对于一些“表现无法满足岗位要求”的员工,则会被劝退。

  紧缩成本

  10月25日,宝洁公布的2012~2013财年第一财季报告显示,宝洁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07.4亿美元,同比下降3.7%。其中,美容化妆品业务领跌,净销售额为49.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3.15亿美元大幅减少了3.75亿美元;而洗漱类和健康护理类产品的净销售额也分别下滑了7.4%和3.5%。

  其实,早在2011~2012财年结束的7月份,正是由于业绩不理想的原因,麦睿博的薪酬已由2011财年的1619万美元降至1520万美元,而他也屡遭“弹劾”。华尔街著名维权投资者威廉·阿克曼曾向宝洁董事会提出“更换CEO麦睿博、缩减成本、增加利润”的要求。

  在质疑声中,麦睿博公开表示:“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执行我们的增长和生产力策略,保持在发展中市场的增长势头,巩固我们在核心发达市场的业务,创建强有力的创新渠道,积极降低成本,努力提高生产力。”

  而“降低成本”最直接和有效的就是缩减员工数量和减少广告投入。

  今年上半年,宝洁内部陆续出台了一些延缓职级晋升的调整政策。首先,对于一些二三级经理来说,公司允许其保留原有职位,在同一岗位上待上三年或更长的时间。对于这些中高层经理来说或许是个不错的好消息,但对于占绝大多数的初级经理来说,这无疑为他们的晋升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前两年公司发展迅猛的时候,连续几年维持扩招,对于几年前的宝洁中国来说,许多职位都是虚席以待的,一些二三级经理的职位空缺在那里,有足够的位置来消化这些招聘来的人。”一位宝洁员工补充道,“现在裁员的缘故,一些这样的位子就拿掉了,同时删掉一些有人的位置,headcount减少了,管理层的流动性变差,自然会使许多人选择离开或被迫离开。”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