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湘鄂情力主推烹饪机器人,收购重组上海齐鼎“味之都”中式快餐连锁后,准备以此为卖点。
这是新华社稿中的一段表述。公司探索新商业模式,无可厚非,但不知怎地,脑子里“嗖”地想到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还有一部是法国喜剧电影《好汉还是孬种》(又译为《美食家》),由路易·德菲耐斯主演的。不认识这个路易?《虎口脱险》里的指挥家!
《摩登时代》展现的是人与机器的冲突,批判了工业化对人性的摧残,卓别林演的流水线工人查理一天工作十几个钟头,就干一样活:拧螺丝。拧啊拧,拧得眼冒金星,头昏眼花,“高富帅”当成“屌丝”,最后连“白富美”和螺丝也不分了。见到了美女身上螺丝状的扣子,上前狠狠地拧一把,一声尖叫和“臭流氓”,查理彻底“晕菜”。
我很怕烹饪机器人也犯倔犯浑,肉丝非直径三毫米的不炒,豆腐定要七成熟,芹菜不能太老,还有宫爆鸡丁,鸡肉和花米的比例得丝毫不差。否则就撂挑子不干,另请高明吧。这样,上市公司玩的噱头就要泡汤了,就像上海话说的“西洋镜戳穿了”。
烹饪、餐饮服务人的味蕾,伺候人的五脏六腑,绝对是头顶大事。中国的餐饮文化渊源流长,传统美食的精髓,断不能通过几只机械手臂来复制。据说,国家级烹饪大师用萝卜雕出的开屏孔雀,能看到羽毛的细微感;同样,一分钟内把活鸡变成一盘生炒仔鸡,也断非流水线作业所能。此前,洋快餐把炸土豆丝浸油、起锅的时间精确到几分几秒,已经让人颇有微词。洋快餐如此,何况我泱泱大国的美食。
在法国喜剧片《好汉还是孬种》中,美食杂志主编杜士曼先生具有天赋异禀的嗅觉和味觉。他的美食观遭遇一个妄想独霸法国餐饮业的快餐大亨的挑战。大亨企业内以工业化生产烤鸡,全是化工原料加染色剂,完全是垃圾食品。为了捍卫法国饮食文化,最终杜士曼父子两人联手揭穿了这家企业的真面目。
剧中有句台词印象很深刻:真正的美食来自于人的心灵,而不是机器。
这部电影原名《美食家》,在国内上映时被翻译成了《好汉还是孬种》。就借这个奇怪的译名,给读者出个二选一的选择题。饭店靠机器人炒菜,YES OR NO?(要还是不要)
对于机器人炒菜,中国烹饪大师胡忠英早有听说。前几年,他在电视上偶然看到,“说是1台机器人1小时可以做出一个团的伙食。”听了这个数字,他也吓了一跳。“目前还没有亲眼见识过机器人炒菜。”胡大师笑着说,一些简单的炒菜可能机器人的确能够根据设置好的程序进行操作,比如糖醋排骨这样的菜,人先给机器做好准备工作,然后机器来“炒”。“甚至这次杭帮菜博物馆成立的时候,我也有过这样的设想,如果真有这样的炒菜机器人,博物馆也可以引进2台,做个简单的杭帮菜设置,让老百姓也可以亲自来操作,体验一下。”
胡大师也告诉记者,机器人炒菜会有个很大的局限性。“要做出真正地道的中式菜,不是那么容易的。”他表示,就像叫花鸡,要包上荷叶,裹上泥,烤3个小时,机器人显然不可能做到这么精细;而我们的西湖醋鱼,烧的时候需要在水里汆一下,这个机器人估计也没办法来完成,他们来做这些菜,味道肯定不能原汁原味。
“没见识过,也没听过杭州有餐馆用上机器人。”接到记者电话后,九佰碗餐饮连锁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宇马上在网上搜起了这条消息,看了之后告诉记者,如果真能做到100多道菜机器人来炒,那可是对中式快餐的很大突破了,得是非常自动化,能够自动控制烹饪的力度和过程。“还是需要眼见为实,到底能不能做出来,炒出来的口味如何。”
浙江外婆家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表示:“现在面、馒头、蛋挞这类的产品都有你们所说的机器人在做,不过传统菜,我觉得机器人炒不起来。”他认为,传统的中菜对火候、炒菜的力度等都有一定要求,这不是机器能够完成的。“部分用机器来替代也许可行,比如说简单的煮煮熟啊,而我们传统烹饪文化的精髓,机器人是没办法掌握的。” 在采访中,也有业界人士很直接地说:“可能是宣传的吧,搞个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