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中印互相借鉴经验 中国制造业仍具优势

时间:2008-05-28 10:12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和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昨日共同举办的中印经济研讨会上,专家认为,两国相比,中国目前在制造业上仍具优势,印度有可能诞生一批世界级企业;两国应相互借鉴对方的经验,实现更好的发展。

    中国制造业仍具优势

    “中国选取了与亚洲四小龙类似的发展道路,即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印度则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发展重点,其竞争对手一开始就是美国、日本。”专家指出,这使得中国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形成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

    中国和印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均GDP相差并不多。2007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2460美元,比印度高出一倍有余。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中国经济与企业研究中心主任Dvaid Hoffman认为,这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拉动就业,刺激国内需求增长。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Bart Van Ark也认为,中国和印度处在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工业体行列。与大多数国家不同,中国近年来单位劳动力成本不升反降,这大大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十几年前,印度单位劳动成本仅是中国的一半,但随着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率显著提升,这个成本差被迅速抹平。他预计,2008年,中国的单位劳动成本已经低于印度。“从这个角度讲,印度制造业在全球贸易和价值链条中的影响力仍小于中国。”

    专家提醒,印度的IT等高技术产业超出了正常产业发展速度,印度应大力发展制造业,实现经济均衡发展。Dvaid Hoffman认为,IT产业不适合作为印度的支柱产业发展,IT产业带动就业能力较少,且溢出效应较低。印度去年有4000万高校毕业生无法在城市找到工作,而被迫回到农村。

    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下降体现了国内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但也有专家提醒,这可能与中国劳动力的集体议价能力不强有关,甚至有可能是以牺牲资源效率换取的。

    应相互借鉴优势

    中国和印度将是未来20年全球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作为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印两国选择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专家认为,中印两国应吸取对方经验和借鉴优势。中国目前在推动自主创新战略,推进产业更新升级,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服务业必须发挥重要作用。”Bart Van Ark认为。

    印度积极发展IT产业等资本密集型企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远高于中国。Bart Van Ark指出,一些高附加值企业体现出良好的竞争潜力,一旦解决了劳动力、基础设施等束缚因素,有望成长为世界级企业,“中国虽然也出现了一批国际化企业,但出口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不高。”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认为,中印两国的劳动力特点不同,中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印度,中国企业培训较为出色,印度的优势则是拥有一大批西方高等教育背景的专业人才。“印度本国工业虽然发展水平不高,但未来生产是全球化的,一些跨国企业可能以建立子公司的形式,带动印度工业发展。”(王光平 韩晓东)
编辑:胡珊珊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