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1月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5%,结束连续五个月的下降势头,1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0.7%,增幅创26个月新低。
1月CPI中,食品价格再度成为主要推手,同比上涨10.5%,除了蛋类价格下降2.0%,剩下的单项指标上涨箭头都是高高竖起,上涨排名第一的是鲜菜价格,上涨23.0%,第二位的是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8.7%,其余水产品价格上涨13.2%,粮食价格上涨6.1%。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鲜菜价格上涨幅度最大,除了节假日由于购买力上升导致常规价格上涨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去年下半年时,鲜菜价格下降幅度很高,导致菜贱伤农的情况出现。
鲁政委:此前蔬菜市场销售情况不好,其实农民在蔬菜种植时缺乏逆周期的操作,所以导致接下来蔬菜价格有了一个更快上涨。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分析,节假日期间,南方出现了明显的雨雪天气,这对鲜菜生产也产生了不利影响,还有一个往往被人们忽视的原因是现在为了追求健康,人们的餐饮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姚景源:过年过节,餐桌上大鱼、大肉的数量在减少,蔬菜的数量却在增加,而且增加蔬菜不仅仅是传统的增加萝卜、土豆,还增加了很多新菜,所以这些也都构成推高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
姚景源判断,随着春节因素的消失,未来食品价格会逐步趋稳,出现回落,在此情况下,CPI从2月起掉头向下也值得预期,全年物价不再会像去年那样,出现大起大落,同时,涨幅将低于去年。
(记者张棉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