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的价格已经跌到‘地板’上。”最近,原料药行业专家、健康网总经理吴惠芳对中国维生素原料药的现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目前,国际上维生素C的价格已下跌至3美元/公斤,而在两年之前的2009年,维生素C还可卖出12美元/公斤的高价,如今价格缩水75%,维生素C价格跌到谷底。在这场维生素C的价格滑铁卢中,受创最重的当数中国维生素原料药企业。
维C“五大家族”
风光不再
据资料显示,目前,全球维C产量中约90%集中在中国。2010年,全球维C总需求为12万吨左右,但中国“贡献”出来维C却达到20万吨,超过全球需求总量近一倍,而其中近一半的产量来自于被称作国内维生素C“五大家族”的东北制药、华北制药、石药集团、江山制药和鲁维制药。事实上,中国维生素行业在之前四年日子都非常好过,甚至曾经拥有过12美元/公斤的“风光”。维生素价格高企,源于人们对维生素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医药、食品、饲料、美容等行业都是维生素原料药的下游行业,这使得2008年至2009年间,维生素C的需求量以每年5%的增幅递增。
颓势始于2009年下半年。由于维生素C利润空间大,中小药企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纷纷上马维C生产项目,过度投资,最终导致维C产能产量过剩。据资料显示,仅2009年一年,就有山东天力药业有限公司、牡丹江高科生化有限公司、山东润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着手投产维C,就连一向以青霉素生产为主的河南华星也开始向维C转产。国内维C生产大军不断壮大,终酿成维C产能产量过剩的局面。2009年末,国家发改委曾对中国维C产能过剩发出过警告,但未能引起趋利药企足够的重视。
无序竞争导致产能失控
如果说造成维C价格狂跌的罪魁是过剩的产能和产量,那么维生素行业混乱的行业管理就是其中的推手。
据了解,我国医药企业如果要上马维C项目,需申报地方有关部门。企业拿到批文后,如果是按照原料药申报,则须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获得国家相关部门药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如果拿不到药品批准文号,企业会想一些变通的办法“曲线救国”,如将项目作为饲料添加剂或食品添加剂申报,则分别由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发放相关证件。这样,就可以绕开国家严格控制的药品批准文号,转而申请饲料或者食品添加剂文号来获得生产资格。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显示,我国目前拥有维C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企业超过2000家,监管有较大难度,与此同时,维生素行业也缺乏一份规范行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最终导致了产能失控、产量过剩,维C行业从最初的“共赢”走向寒冬。
2012年可能成为
维生素C价格拐点
事实上,除了受创最重的维生素C,目前维生素原料药市场整体都出现了滑坡。健康网原料药首席分析师周健分析,维生素滞销除产能过剩,国内外市场对维生素需求的不断萎缩也是重要原因。一方面,海外市场需求不振,海外买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大量压货,而是根据用量决定购买量。另一方面,国内维生素市场在猪肉、鸡蛋等农产品价格下跌的背景下,养殖户投资需求下降,造成饲料级维生素的用量下降。
目前,维生素大宗原料药企业正在想方设法度过寒冬,除企业自身转型,像“五大家族”这样的维生素优势药企也都在期盼国家颁布规范行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据了解,今年2月就有消息称,由国家工信部出台的《维生素C行业准入条件》正在酝酿当中,《准入条件》将从能耗、技术水平、环保、安全等几个方面,对维生素C行业进行规范。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目前业内更加关注《维生素C行业准入条件》的出台时间。随着《准入条件》出台时间的临近,加上相关维生素生产企业停产检修的持续,未来VC行业将更加规范,集中度将上升,这都为维C价格的恢复性上涨做了铺垫。业内人士估计,维生素C行业整合在即,2012年可能成维生素C价格的拐点。(记者 孔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