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农产品“卖难”出现新版本:郑州农户让市民免费挖红薯,20万斤红薯1小时内被挖光。11月27日10点,经济之声评论:如此便宜占不得。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最近各地农产品滞销的情况频繁出现,给农民带来很多烦恼。现在,农产品“卖难”又出现了新版本:
张山是郑州一家生态农业园的负责人,他在黄河滩地上种了100多亩红薯,但是大部分都没卖出去。他担心下霜后红薯会烂在地里,想来想去,与其烂了,还不如让大家免费挖回去吃了。然而,现实情况让他很无奈。大批市民像潮水般涌入他的红薯地。本来说好是9点半开园,但早晨6点就来了很多人,而且不少是老人,他们强烈要求进园,有人还把园区的铁丝网弄烂,直接钻进去。张山说,因为害怕引起冲突,无奈之下只好提前开园。有一些市民是开着三轮车、拖拉机来的,几个人一起,装满一车就拉走了。短短1个小时,20万斤红薯就被挖光,连红薯秧子都没剩下。因为车辆太多导致拥堵,很多人不得不下车步行。好不容易到园区后,许多人都很失望,因为别说红薯,就连红薯秧子都被人抢光了。对于张山来说,这还不算最糟糕的。一些晚到的人没挖到红薯,就说他是骗子。张山很委屈也很无奈,最后一咬牙,把自己种的十几亩萝卜也贡献出来,让大家免费拔。当听说可以免费拔萝卜时,一群人冲进萝卜地。只不过十几分钟的功夫,地里就只剩下萝卜叶和一些被踩烂的萝卜。
张山说,这次让大家来免费挖红薯,除了担心红薯烂掉,最主要的想法,就是市民在挖红薯之余,可以顺带购买一些附近农户种的萝卜、白菜,帮助农户把滞销的菜卖出去。但是,一直到晚上,其他农户的菜都没卖多少。张山不忍心让菜农大老远的再把菜拉回去,最后,还是自己掏钱把这些菜买了下来。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对此进行评论。
张彬:第一感受是让我想起去年年底也是河南出现的萝卜哥事件,萝卜哥这个叫韩红刚也是把几十亩地萝卜送给人家,目前来看对于张山来讲是一个悲剧,但是通过我们媒体积极正面的引导的话,我相信张山最终的结果会变成一个喜剧。本来应该是市场调节政府调控的一个经济行为,现在变成了一场媒体来引导的一个行为了,我相信我们的河南当地的很多的民众应该说也听到过这条消息,加上各种媒体的报道,是不是能帮张山解决这个实际困难,能不能解决他卖菜难的问题,可能大家一起使劲很快就会把这个问题解决。
我们在另一方面还关注了这些市民表现出的近乎疯狂的占便宜的心理,有一些让人惊讶,因为现在市场经济也这么多年了,物资也很大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大家不愁吃不愁穿,长途跋涉去挖红薯,还一挖而光的心理是怎么造成的,你怎么看?
张彬:两方面来看,一个免费的去挖,肯定很多市民就去,免费的东西对我们总是有吸引力的。当然从另一个层面,我们说人情伦理也好还是社会公德来讲,这可能比较宏观一点还是有需要自律的地方,毕竟农民很不容易,他相对来说又是弱势群体,咱们更多的要给他以帮助,而不是说哄抢,但是这个可能听众朋友一听你看你又讲大道理,其实碰见这样一个事情我们从深层次分析一下也有张山的个人问题,虽然我们都很同情他红薯滞销,但是组织这么大规模的一个自愿的免费的行为的话,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引导,良好的组织,有跟我们商场组织比如油一块钱一桶,商场那么多管理人员尚且还怕老百姓没法办的,你想想一个小小生态园,那么多人去挖,很可能会造成社会事件。
经济学家马光远不久前在微博上推销起甘肃晋宁的苹果,今年晋宁苹果刚上市的时候收购价持续上涨,甚至达到5元/斤。但是就在果农们看涨惜售的时候,苹果收购价值却一直下跌,不到一周就出现2元/斤左右的跌幅,与此同时还出现滞销,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农产品出现滞销也属于正常,但是引入思考的是为什么年年喊市场却年年摸不准市场。从服务经济和规范市场的角度上来说,相关政府部门要化解农产品卖难这样的问题,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做的更加深入更加扎实呢?
张彬:我们说这个市场经济并不能让农民自生自灭,除了市场规律之外更多的需要政府的相关调控和引导,这件事情我们就想,在北京也好还是各大城市也好,烤红薯卖得不便宜,大家买得很多,在城市里一个能够热销的产品为什么在地头就会滞销,会烂在地里,更多的我觉得是它中间高昂的物流成本以及繁多的中间环节消耗掉了,所以政府一方面信息平台能不能建立?一般来讲种植农户都是平头小户都是散户,这种信息能不能及时沟通,包括中间物流的成本能不能减少,农民能不能因为种子、肥料、农药等等能够因为我们相关部门的调控让价格不上涨,负担能够一步减轻,这才是相关政府部门需要作为的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