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的智能化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产品趋势。尤其是随着前两年“智能电视”这一产品概念的兴起,各式各样的智能家电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现在到各大家电卖场当中转上一圈,大到彩电、冰洗、空调、烟灶,小到吸尘器、电饭煲、电磁炉,甚至剃须刀、电吹风都在往智能的概念上凑。
针对这种“智能”泛滥的现象,国家新近出台了《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下称《通则》)这一首部家电智能分级标准,并已于9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但记者调查发现,虽然《通则》对智能家电有了一个相对细化的评价标准,但消费者甚至包括部分厂商,对智能家电产品仍旧感到有些“迷糊”。
有标准无标识用户认知存偏差
记者日前在各大家电卖场走访时发现,虽然《通则》已然开始正式实施,但目前市场上所有宣称“智能”的家电产品都尚未张贴智能分级标识,而这也导致消费者对于家电“智能”的区分缺乏直接的参照,对智能家电的认识也依旧模糊。“智能家电应该是功能比较全,不用太操心也能自动根据用户的需求工作吧?”在谈及对智能家电的印象时,正在某家电连锁店选购冰洗产品的消费者杨先生表示,目前自己对于智能家电的认识并不十分明确,而自己对于家电是否智能的判断,更多地还是以厂商自己对于产品的宣传为标准。而记者走访后也发现,这种对厂商宣传的高度依赖,成为了消费者对于智能家电模糊认知的主要原因,因而频频出现如将家电的自动化同智能化概念相混淆这样的智能家电认知误区。
家电智能界定厂商也迷糊
有趣的是,除了消费者之外,家电厂商对于“智能”家电的界定和划分也各有各的说法。即便是早就出台行业公认界定标准的智能电视产品,不同厂商对于电视智能的标准也不尽相同。而对于《通则》的出台,更有部分厂商表示尚不知情,至于今后智能分级标识的张贴自然也不知晓。如某外资黑电品牌驻滇市场负责人就告诉记者,对于《通则》的实施,自己此前并未听说;公司总部也未下发相关通知。
“智能电视智能分级的检测和评价应当是公司总部在协调;而分级标识的张贴也有待总部统一安排。”长虹昆明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则表示,《通则》才刚刚开始实施,如果参照此前平板能效标识的张贴进程,智能分级标识要张贴出来估计可能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
《通则》非强制概念宽泛引质疑
按照《通则》内容,智能家电及其智能特性、智能化技术等概念都被明确定义;而智能家电将按照家电智能特性的不同检测和评价内容,将“智商”分为5级。虽然业内普遍认为,这有助于智能家电市场的规范,改善智能概念炒作泛滥的现象;并且对消费者购买智能家电也将有较强的引导作用。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通则》当中的一些智能概念定义也过于宽泛,因此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智能家电行业来说,这项标准的出台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市场作用有限。其次,《通则》并非强制性国家标准,其执行完全依靠厂商“自觉”,并不能够完全避免市场上对智能家电的概念炒作现象。
此外,被业界寄予厚望的消费引导作用,也将可能效果甚微。“最简单的例子,家电智能分级的标识和平板能效标识一样,都是贴在产品的外包装上的,这对消费者在家电卖场当中选购智能家电,基本上起不到直接的参考作用。”业内人士评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