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药和白酒为代表的消费股上涨贯穿今年行情的始终,伴随股价的大幅上涨,对于“吃药喝酒”行情持续性的疑问也随之而来。实际上,消费股行情也确实来到了一个关键节点,那就是相对估值瓶颈已开始显现。
食品饮料板块在今年的消费股行情中最具代表性,该板块的估值瓶颈也最为明显。统计显示,目前食品饮料板块的整体市盈率(TTM,下同)为28.66倍,而沪深300成分股的整体市盈率为10.16倍。也就是说,当前食品饮料板块的整体估值是沪深300成分股的2.82倍,这一估值溢价水平明显处于偏高的位置。
从最近10年的统计来看,食品饮料板块相对于沪深300的平均市盈率溢价为1.95倍,当前溢价水平高于历史均值近50%。进一步分析,从最近三年的走势看,食品饮料板块的估值溢价有三次超过2.8倍,分别是2010年11月、2011年11-12月以及现阶段,而当前两次估值溢价超过2.8倍后,相关食品饮料个股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阶段性回调。因此,如果仅看估值水平,目前多数消费股都面临明显的上涨瓶颈。
也许正是出于对估值压力的担忧,消费股从7月中下旬开始普遍出现了阶段性回调,生物医药、食品饮料、餐饮旅游等都是如此;与之对应,周期股开始反弹,如有色金属、钢铁、煤炭板块近期都保持了活跃态势。市场似乎开始演绎“均值回归”的规律。
但是,这种均值回归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从上周开始,消费股纷纷止跌企稳,而到了本周四,“吃药喝酒”显然重新夺回了市场的话语权。截至昨日收盘,申万食品饮料、医药、餐饮旅游指数分别上涨了3.49%、2.60%以及2.05%,居于当日行业涨幅前三位,且上涨力度明显强于周期性行业,贵州茅台等个股更是重新逼近历史高点。那么,是什么导致资金再度流向消费股呢?宏观经济预期是最为可能的原因。
本周四,7月份宏观数据发布。其中,PPI和工业增加值这两个与工业企业利润相关的数据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7月PPI同比下降2.90%,环比下降0.80%,价格下滑幅度呈现进一步扩大态势;同时,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9.20%,较6月份9.50%的增速小幅回落,且回落幅度有所放大。由此看,在价格和数量上,工业企业利润都还没有出现增速企稳的迹象。显然,投资者也难以从7月数据中得到宏观经济见底的信号。
虽然宏观数据并未明显超出预期,大盘周四也因此波澜不惊,但投资者的情绪偏好却因此发生了变化——既然7月数据没能提供宏观经济企稳的信号,而强力的逆周期政策也正变成“望梅止渴”,那么在8月新的宏观数据出炉前,周期股的业绩就仍将充满不确定性,尽管其股价已经明显超跌,但在不利的宏观环境面前,超跌远没有盈利的确定性更具有吸引力。因此,本周四的A股市场再度表现出了资金抱团消费股(即确定性成长)的特点。
显然,A股投资者在8月份开始面临两难选择——敢买的股票都不便宜了,而便宜的股票又大多不敢买。可以说,在品种风格的选择上,市场正来到一个关键的节点。突破这一节点的路径只有两条:其一,宏观经济预期发生变化,现实的关注点就是财政投资开始放量,而即将公布的7月中长期贷款占比数据将给市场提供指引;其二,宏观经济依旧低迷,资金在结构转型的背景下进一步抱团确定性成长,并使此类股票突破旧有的估值瓶颈,这也意味着A股市场很可能就此开启很多海外股市在经济转型期间都曾经历过的“漂亮50”时代。(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