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影视基地多亏损 无锡100亿建“华莱坞”引争议

时间:2012-07-12 09:01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提示

  份额萎缩至30%左右,2012年上半年中国电影整体性亏损;80%以上亏损,国内影视基地的日子不好过。但是,这样的“橙色警报”似乎并没有吓退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崛起的雄心,这座计划投资百亿元、号称“华莱坞”的产业园在太湖之滨喊出了“北有怀柔,南有无锡”的口号。

  “华莱坞”开张大吉的好兆头挡不住质疑之声,在技术上赢不了美国、在价格上低不过泰国,“华莱坞”的市场空间又在何方?对“华莱坞”的追问,更是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路径的艰难求索。

  距上海这个电影重地150公里远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里,江苏华莱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娟近来一直忙着接待各电影制作公司的经理们。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又称“华莱坞”,已于5月29日正式挂牌开园。园区总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以数字电影拍摄为龙头,以数字后期制作为支撑,着力打造集电影拍摄、制作、发行、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数字影视产业基地。

  “我们的目标是在业界形成影响,做到‘北有怀柔,南有无锡’。”无锡市滨湖区区委书记朱渭平说。

  质疑

  国内80%以上影视基地亏损,“华莱坞”是不是重复建设或政绩工程

  “华莱坞”为何如此有底气?3月16日,国家广电总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作为两者共建的国家级产业园,“华莱坞”计划总投资达100亿元,力争通过3到5年的发展,实现年产值200亿元。

  这惊人的100亿元,令“华莱坞”甫一上马就遭质疑。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目前国内影视城已有千座。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的调查显示,国内80%以上的影视基地处于亏损状态。在如此情势下,“华莱坞”是不是“圈钱占地”的重复建设,抑或“追求面子”的政绩工程?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认为,在中国经济走向疲软的当前,没有必要打造“华莱坞”,浪费稀缺的土地和资金。

  不过,“华莱坞”却有不同看法。据园区行政部工作人员透露,100亿元只是计划追加的投资总额,是经过调研后得出的数字,大部分用于园区硬件和配套措施的建设。

  据了解,目前约有60家影视行业公司入驻园区,其中不乏名企,比如电影制作“大头”特艺集团、唯一连续两届获得艾美奖的北京倍飞视国际视觉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而当红电影《画皮2》的3D制作公司——北京灵动力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于7月4日将总部落户“华莱坞”。

  隐患

  定位与怀柔基地“撞车”,人才、技术难与国外匹敌,价格也无优势

  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锋看来,虽然国内大半影视基地由于缺乏资金和收益正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但他却看好“华莱坞”。“它的定位准确,符合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齐勇锋说。

  无锡市政府在“华莱坞”的投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去年底,《无锡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出台,明确该市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而更多民间资本的参与,比如10亿元人民币和1亿美元规模的“大摩华莱坞基金”,也为园区企业的发展搭建起了金融平台。

  “我们的硬件肯定是最好的!”有了资金的持续投入和保障,“华莱坞”显然对在硬件设施方面有极大的信心。至于人才,朱渭平表示,滨湖区早就建立了影视动漫基地,培育了众多人才资源。

  然而,齐勇锋认为,当前的教育体制并不能提供足够优质的影视创意和管理型人才。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也表示,国内影视制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尚可,但艺术表现力仍达不到要求。就目前而言,“华莱坞”依然无法避免这个缺陷。正如一位工作人员坦言,“懂技术的不懂艺术,懂艺术的不懂技术”。

  更何况,“华莱坞”的定位并不独特。2008年在北京怀柔落成的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同样主打数字后期制作和国际影视基地两张王牌,堪称“华莱坞”最大的竞争对手。它依托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产业基础,早已占领大量的市场。据媒体报道,近3年国产票房过亿大片中,一半以上都出自怀柔。“北京正成为亚洲的高端电影后期制作中心。”长期研究影视产业的艺恩咨询公司如此分析。

  至于国外市场,“华莱坞”也无多少优势。据艺恩咨询公司透露,泰国后期制作公司由于“端到端”一条龙服务和较低价格一直备受青睐。而韩国后期制作公司HFR和MIX的杀入,使得中低预算的电影市场更加吃紧。

  与美国、加拿大等国相比,国内现有的技术难以匹敌。而在国际合作中,引进先进的国外技术几乎是一种奢望。“后期特效制作也分工种,因为廉价,国内技术人员大多承担劳动繁重、收益低的技术活,不具备高端竞争力。”特效导演张旭说,“国外也不可能将其核心技术告诉你,那是他们的卖点,最多给你过时的技术。”

  随着动画特效和电影特效逐渐合二为一,以水晶石为代表的动画公司也在积极进入电影特效领域。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华莱坞”的未来,仍充满很大的风险与隐患。

  出路

  现阶段争取更多企业入驻,带动周边产业发展转型,增加税收以回本

  据艺恩咨询公司介绍,国内的影视基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产业园区模式,吸引影视产业元素集聚,提供专业影视拍摄、制作的场地、设备和服务,依靠收取场地出租和配套服务费用收益;另一类是旅游园区模式,吸引休闲娱乐元素集聚,提供以影视创意内容为基础的休闲娱乐服务。

  在齐勇锋看来,“华莱坞”有央视无锡影视基地和原有的产业园基础为良好的资源依托,适合进行以产业园为主的混合模式经营。这种盈利模式较为多元,可涉及旅游服务、影视演艺、会展会议、影视培训、交通物流、道具生产及服务、衍生品生产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和上下游服务可以带来综合效益和聚集效益。”齐勇锋说。

  对此,“华莱坞”工作人员表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的就是吸引优质企业入驻,以集群效应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和转型,增加税收以收回成本。他表示,所谓的200亿元产值,正是包括这些衍生产品和周边产业的总收益。现阶段,他们的目标是争取“更多的企业入驻”,以形成集群效应。

  而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则更看重人才的培养:“硬件不是关键,人才才是。”而国际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也正是“华莱坞”瞄准打造的五大基地之一。

  兼顾硬件和软件,发挥优势集中影视制作资源,进一步吸引相关服务业资源集聚和发展,并促进基地品牌传播,推动各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是对无锡“华莱坞”未来的期望。

  “盈利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长期投资的培育中,脚步宁可放慢点,”齐勇锋说,“‘华莱坞’需要建立市场化的体制机制,更要实现人才的突破。”

编辑:米广强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