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资角力 地方炼油企业何去何从

时间:2008-03-31 13: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随着地方炼厂自有资本实力的增强,加上各级地方政府将其作为地方财源重点扶持,地方炼油厂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我国成品油炼制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受原料油来源限制及炼化规模限制,地方炼油企业面临着产业模式的艰难抉择。与此同时,出于控制区域市场、完善产业链、控制油源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目的,央企和外资石油巨头纷纷把目光投向国内地方炼厂,地方炼油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变数”。

    地方炼油企业夹缝中艰难求生存

    作为“非正规军”的地方炼油企业在我国成品油供应市场中带着双重面具:一方面对我国成品油供应起到补充作用;另一方面却时常游离于政府的监管之外。地方炼油企业的生存面临着国有石油公司和国家政策的双重考验,一直在夹缝中艰难地求生存。

    我国地方炼油企业大多集中在石油产地的周边或者接近港口的地区,比较集中的省份有山东、辽宁、陕西、广东、河北、河南等省。在这些企业中,国家正式批准的地方炼油企业有82家,未经国家批准的小炼厂不计其数。

    来自山东炼油化工协会的统计显示,目前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4500万吨/年。2007年,山东地方炼油企业总资产达380亿元,共加工2319万吨原油和燃料油,其中包括1600万吨燃料油,占我国燃料油进口量的66%。

    此外,陕西地方炼油企业的一次炼油能力已超过1000万吨;广东地方炼油企业一次炼油能力则已超过1500万吨。去年12月国内成品油供应最为紧张的时候,国家发改委急令中石化调50万吨原油由山东地方炼油企业代为加工,凸显了地方炼油企业产能的重要作用。

    央企介入地方炼油企业待价而沽

    尽管如此,许多地方炼油企业存在不少问题。由于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一些地方炼油企业生产方式落后,不仅油品质量不稳定,还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而长期以来缺乏稳定的原料油特别是原油供应来源,更成为地方炼油企业“薄弱环节中的薄弱环节”。

    与此同时,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为代表的央企集团出于控制区域市场、完善产业链、控制油源及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目的,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正在发展壮大中的中国地方炼油企业。在中国82家企业中,一次原油炼制能力占据半壁江山的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尤为引人注目,也因此而成为央企、外资角力的焦点区域和目标。

    今年1月2日,中海油与山东地方炼厂最为集中的东营市政府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欲收编东营市境内数家地方炼厂。

    对于与中海油的合作,全国最大的地方炼油企业利华益集团副总经理郭兆年表示,中海油已经对其人员、债务和资产进行了调查。而利华益集团也提出了三条要求,其中包括利华益集团要求中海油全面接收其旗下制药、纺织、服装、化纤、热电等资产。而中海油则只愿意接收其炼化板块。同样位于东营的垦利石化集团董事长黄传宝表示,中海油最近一次赴山东考察时,对其进行了调查,目前还未展开正式谈判。

    中海油的行动过后不足一个月,1月28日,国内首家燃料油行业性组织山东省燃料油协会成立,山东地方炼油厂家悉数入会。由于原油指标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均依靠炼制燃料油生存获利。山东省燃料油协会希望通过集合竞价,与国外贸易洽谈,实现山东省燃料油资源的优化配置。

    外资乘机进入意图抢占市场

    外资企业对中国地方炼油企业觊觎已久。2007年6月18日,来自英国、美国、韩国、俄罗斯、荷兰、印度、马来西亚等九个国家的17家外资石油公司在北京召开“亚太石油商大会”。其讨论的重点之一即收购中国数量庞大的地炼企业。而苦于缺乏油源的地方炼油企业也一度传出“打包”出售的消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认为,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开放是渐进的。1998年,以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重组为标志,其竞争的焦点集中在加油站资源的争夺上。从2002年起,战略调整的重心转向提升加油站的竞争力上。在这一过程中,外资石油巨头进入中国成品油零售领域。而从2007年开始,中外资石油角力的领域已经从零售领域蔓延到整个供应链的竞争,正式在这一过程中,收编成本和难度相对较小的地方炼油厂进入了外资石油巨头的视野。

    根据2007年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年产800万吨以及以下炼油厂的建设、经营亦属于限制类产业目录,允许外商持股不超过35%,这就是说外商在这一领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而在首届山东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上,山东地方炼油企业联合发起组建的山东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的说法也进一步证实了地方炼油在外资石油公司心中的分量。

    刘爱英说,国外石油炼化企业的资金和油源要在中国落地生产成品油和创造更高的价值,按照现有政策推测第一步只能是与国内企业合作。而与地方炼油企业合作是他们的一个重要选择。外资可以在技术、资金和原料上与地方炼油开展合作,不仅投资风险低,回报率也高。

    尽管待价而沽的地方炼油企业暂时还不愿亮出自己手中合资合作的底牌,但稳定的原料油源以及在合作方、地方炼油企业、地方政府三者间达成三方妥协满意的利益分配方案,将是决定合作能否成功的两大核心因素。
编辑:胡珊珊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