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走低纺企仍面临困境 福建棉纺企业待破局

时间:2012-10-24 09:49   来源:工人日报

  纺织业是福建的传统优势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庞大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目前,福建纺织经济总量在全国排第五位。然而,随着近年来成本的波动,产业的发展一直不稳定,甚至被视为夕阳产业。棉价疯涨,纺企日子难过;棉价持续走低,纺企依然面临困境。专家指出,作为传统产业,棉纺企业亟须寻求破局之道。

  困境常伴

  “织造营业收入下降4.99%,漂染营业收入下降33.07%,染纱营业收入下降20.31%。”纺织企业福建凤竹纺织中报显示,上半年主营业务亏损,营业利润的大幅下降。

  凤竹纺织解释原因称,由于外需下降,内需不振,国内外棉价差异使得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导致销售收入减少,产量下降,单位固定性成本增加;同时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公司产品毛利率与同期相比大幅度下降。

  “纺织企业一直处在动荡之中,这几年来几乎没消停过。”福建纺织重镇长乐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棉价连经历了两波暴涨暴跌,去年3月登上每吨3.4万元的历史高位,不过随后欧债危机恶化引发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跳水,国际棉价开始持续下跌。8月初,进口棉中国主港报价普遍下跌,328级棉全国加权均价为每吨18325元,降幅达41.3%。

  今年来,棉价一路走低,但多数服装纺织企业表示,对企业的利润影响不大。“很多棉都是早先订好的,谁知道会下降这么大的幅度!”福州市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说,棉价下跌减少的成本远远无法弥补人工成本的上涨。以一件成衣为例,原材料占成本的比例正在下降,人力成本占比则从原来的15%上升到30%,能源成本占比也从原来的10%上升到15%。

  福建纺织业重镇长乐市,上半年纺织业入库地税税收同比增长有限,由于市场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影响,长乐纺织业生产经营处境一直较为困难。

  内外交困

  “作为传统产业,纺织行业面临着人才、资金、技术等多重困境,在人口红利渐行渐远的时代,传统优势不再。”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

  此前,工信部发布的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形势分析报告认为,与一些新兴国家比较,我国纺织业已经丧失了低成本优势,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纺织工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日趋严重,东部地区劳力短缺更加明显。

  据了解,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诸多。“虽然棉价下降,但人工成本却不断上涨,而且缺口越来越大。企业一直想转型升级,但由于缺乏管理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在产品研发、创新等方面举步维艰。”长乐吴航镇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说,在人们印象中,纺织业是一个低工资的行业,而且基本实行倒班制,劳动强度大、工资低,使得越来越多人逃离该行业。目前,全国纺织业劳动力人数为1200万左右,预计到2015年,纺织业劳动力需求将达到2300万左右,这意昧着劳动力资源问题将成为影响纺织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也造成了订单流失,据了解,目前一些国外企业和订单都转移至东南亚等新型的廉价市场。“由于缺乏订单,企业处于半停工状态。”晋江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入第二季度以来,一些纺织企业处于半停工状态。

  寻求新路

  纺织业真的成为夕阳产业了吗?专家否认了这一说法,“疲软背后的问题症结是,从改革开放至今纺织行业的跟风、模仿、同质化竞争、盲目扩张。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这一行业,通过转型一定会找到新的办法!”

  那么,走什么样的路呢?在石狮,有一些纺织企业在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利润。他们的“秘诀”就是实施差异化,早在几年前便谋求转型并推进差异化。石狮联邦三禾依靠“低碳环保”面料,今年的发展情况与去年持平。

  “走差异化之路,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培育和市场验证,客户认同,消费者也要认同。”宏太(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志强认为,纺织企业的差异化之路是以后的必然趋势。据了解,宏太纺织早已开始尝试混纺类产品。

  福建纺织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增强,全省被授予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地区的有晋江、长乐、永安等3个“中国纺织基地市”;全行业60%的企业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30%化纤装备和15%棉纺装备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已出现产值超“百亿”的企业集团1个,超50亿元的企业10个。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福建纺织工业将重点发展新型纺织纤维材料产业、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新型纺织装备制造业以及面料、服装产品的深加工等领域,到“十二五”末实现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分别达5000亿元、1700亿元、1000亿元,全省纺织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超8家,超过50亿元的超30家。

  纺织企业转型升级显然是福建纺织企业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编辑:雍紫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