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2月12日电 (记者 沈兰)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增长、企业利润空间萎缩,外贸加工的时期已经走到末期了?被称为“富民工程”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家纺产业,90%以上的出口企业正处于危难关口。
改革开放之初,一大批小型家纺手工作坊在余杭应运而生,这批小企业最早生产的是传统的被面。历经30多年的大浪淘沙尤其是金融风暴之后,原来生产被面的企业通过参加会展,找准了方向,并以外贸代工为主导。
近年来,余杭服装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杭派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区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余杭家纺企业已经从手工作坊发展成现代化生产管理企业,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纺产业集群之一。现拥有2千万规模以上的服装企业83家,涌现出中国最大的丝绸服装出口商华鼎集团、杰丰服装、博卡制衣等一批知名企业。
据悉,今年1―10月份该区规模以上服装产业实现61.6亿元,销售收入60.2亿元,其中外贸出口40.8亿元。余杭区服装行业协会会长高礼根认为,服装家纺出口企业已经走入末路,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事实上,外贸企业转型面临着多重困难。美国UTA时尚管理总裁杨大筠在调研中发现,其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观念,即是如何从厂长变成店长,这是一个质的转变;第二个就是大量的库存问题,怎么样把库存变成现金流,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但不是影响品牌的战略问题。此外,中国的消费市场也在改变,当前是国家属于标准的富国家、穷百姓的社会,需要拉动内需。
“外贸代工好比是替别人养孩子,一旦市场竞争恶劣就会被淘汰出局。”杭州女性日记创办人邓力夫通过13年品牌运作经验佐证了自有品牌的重要性。女性日记在转型做品牌2-3年以后发现,业绩依然在增长,而代工企业则利润偏低。
“服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服装企业低利润的困难或者说生存环境的恶化,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但是随着欧美经济状况的继续恶化,各类成本的不断上升,服装企业应该未雨绸缪调整结构。”杭州市余杭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陈炳鑫说。
陈炳鑫分析,此次中小企业危机与2009年金融危机经济触底有着本资的不同,尽管出口量减弱,但服装企业尚有回旋的余地:83家家纺企业应整合资源,成为杭派女装的一个基地。“一方面,企业要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不忘多学习,提高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应该走外贸内销相结合的道路,不要黑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