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终总结:影响中国家纺的10个事件

时间:2008-01-03 09:59   来源:中国纺织报
  2007年宏观经济环境对中国家纺产业经济的发展非常有利:党的“十七大”的召开;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步入第二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各项举措进一步落实;我国结束入世五年的过渡期后,各领域进入全面开放状态。

    中国家纺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品牌建设稳步推进,终端渠道全面开花,家纺文化充分彰显,展会经济如火如荼。

    从另一个层面看,中国家纺企业开始步入“双高”周期,即“高成本、高风险”。国内劳动力、能源、环境、原材料等成本刚性增长,出口退税进一步降低,人民币升值增加,家纺出口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东南亚竞争对手争相崛起。

    如何化解“双高”风险?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了“双提高”策略:提高品牌贡献率和科技贡献率。2007年中国家纺行业继续围绕创新、品牌、协同、文化、危机“十字方针”,进一步引导行业企业的发展。我们遴选了影响中国家纺产业经济的10个事件,我们深知,这可能只是今年家纺发展进程中几个标志性瞬间,并不能代表家纺产业的全部,在选择的过程中也可能挂一漏万,但这些事件或多或少地助推了家纺产业不断向前。

    标志性事件1:功能性家纺走向大众化

    提高家纺行业的科技贡献率,表现在终端产品上,就是要增加产品的科技成分,并能以物美价廉的性价比得到普通消费者的认可。第二届功能性家纺论坛,不仅规范了行业企业的不良竞争,同时也让企业懂得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走向寻常百姓。江苏堂皇集团的“全球康”产品、深圳雅芳婷的“智能枕”、内蒙古鑫隆公司的“保健被”、南京中脉推出的“远红外”家纺产品都以优质的性价比、高科技含量赢得消费市场的好口碑。

    这次与会代表讨论的热点话题不再是进军功能性家纺与抢占领域制高点的问题,而是功能性家纺发展的标准问题和百姓意识上的普及问题。功能性家纺领域逐渐走向成熟,毛巾从业者也逐渐理性起来。我们为此组织了系列报道,探讨新趋势下功能性家纺产业的焦点话题。

    标志性事件2:“中针会”中小企业半边天

    3月16日至18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89届“中针会”,成为家纺企业和品牌展现魅力的盛会,总展览面积达4.8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近500家,囊括了国内85%以上的品牌企业。在这次老品牌的展会上,吸引了诸多新品牌,艾莱依、圣芙岛、黛富妮、依特曼等新锐品牌数不胜数,一些草席和帐幔企业也择木而栖,老展会焕发新活力,新品牌表达新需求。

    展会上一大批中小家纺企业脱颖而出,在诸多大品牌的映衬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鲜活生命力。一些外销企业在本次展会上高调亮相,表现出强大的规模实力和启动内销市场的信心。

    标志性事件3:毛巾企业联合集体自律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不规范的毛巾企业将产品以次充好,搅乱了国内竞争有序的市场,以家乐福、沃尔玛为首的超市对家纺品牌进行了“洗牌”,中国毛巾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4月底,11家中国名牌毛巾企业在北京联合发表了行业自律倡议宣言,可以说,这是对行业内存在产品雷同、低价竞争、粗放经营等问题的有力回应。为了培育中国毛巾行业消费文化,倡导中国毛巾行业竞争机制的创建,本报特别推出“中国毛巾品牌如何成长系列报道”,目的在于引导中国毛巾行业消费潮流,培育中国毛巾消费文化,倡导毛巾企业竞争的有序性,打造中国毛巾品牌企业。

    标志性事件4:超市家纺面临新处境

    连日来,一些家纺企业重要的终端销售渠道——大型超市,接连出现棘手的问题,山东金号全线退出家乐福超市、上海红富士向有关超市讨还公道等现象,体现了家纺企业的无奈之举。

    在记者采访时,他们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如何改变目前商家与厂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对比,改变潜在的“游戏规则”?为了解开这一系列问号,我们组织了“超市家纺新处境”连续报道,总结一些家纺品牌成功运作的经验,对后进的家纺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标志性事件5:企业新品发布会别出心裁

    每年秋冬时节,正是家纺企业“秋冬新品发布”的季节,各种形式的活动争相上演。在记者往日的印象中,一年一度的秋冬新品订货会,无非就是企业老板举办一场品牌文化高峰论坛等诸如此类的活动

    然而,今年秋冬的新品发布,许多企业诸如罗莱、水星、凯盛等采取了与众不同的举措,除了盛大的场景之外,这些企业更加注重品牌内涵的渗透以及战略思想的表达。他们深知,家纺行业激烈竞争的今天,新品发布会如果不能取得极佳的效果,可能导致下半年订单大批“流产”。

    不少家纺企业抓住新品发布会的时机,将蚕丝文化、情感文化、质感家纺等富有人情味的理念融入到产品中,增强了终端销售效果。

    标志性事件6:家纺大展的国际化姿态

    8月份,由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举办的上海家纺大展,无论从展会规模、人气指数、贸易成交额还是从文化品位等方面来看,都堪称“亚洲第一大展”。透过展会,我们看到了行业经济的整体走势:品牌和科技成为未来竞争的主流,商业创意成为企业能否领先的关键,品牌文化成为产品具有竞争力的要素……

    本次大展,不仅吸引了国内知名的床品品牌,许多国际大牌也前来参展;展会不仅增强了外销功效,还大力培育了一批内销企业;展会不仅高筑贸易平台,还发挥了品牌孵化器的作用。在展会期间举办的中外家纺圆桌论坛、中国国际家纺设计大奖赛更是体现了展会的国际化姿态。

    来自20多个国家家纺行业的领导出席了中外家纺圆桌论坛,10余个国家的纺织专业协会组团参加了中国国际家纺展。

    标志性事件7:《劳动合同法》的企业反响

    在《劳动合同法》即将实施之际,中国家纺产业作为劳动力最为集中的产业之一,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反响也最为强烈。

    为此,我们实地走访了南通、滨州、杭州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试图用客观的数据和案例追寻《劳动合同法》给这些织造重地带来的真实影响。

    从走访的结果来看,一批家纺企业正在高度重视和积极调整劳资关系,他们已经意识到劳动力资源的弥足珍贵。以孚日、罗莱等为代表的品牌企业率先进行了劳资关系调整。

    标志性事件8:首次举办设计营销座谈会

    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博览会开幕前夕,本报策划组织了家纺设计与营销座谈会,中国家纺协会领导、经销商、代理商、知名设计师、学院专家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共同分析了中国家纺的未来走向及新的创新点,探讨解决家纺产品终端营销存在的瓶颈问题。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本报第一次在家纺行业举办的重要会议,有力提升了报社及部门形象,为家纺特刊策划与报道提供了重要的新闻素材,也为八月家纺大展的宣传打下了基础。

    标志性事件9:探索家纺集群竞合新模式

    12月6日,全国家纺集群工作会在南通召开,与会专家在分析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行为及其效应的基础上,深刻思考了集群内企业战略优势创建的新模式:协调竞争。通过分析,专家认为,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合博弈必然要求集群内企业在知识共享和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协调竞争。

    在协调竞争过程中,集群内企业还应该特别注意构建能够促进企业之间良性竞争的市场体系、与协调竞争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与集群外企业协调竞争机制的建立等问题。

    协调竞争模式的提出为集群内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和维持提供了可循模式,为具有区域特色的集群内企业的发展指出了战略方向。

    标志性事件10:企业着力故事化营销

    “凯盛家纺”的情感化营销、“紫罗兰”的质感家纺新理念、“外婆家”的蚕丝文化诉求、“情定法拉”的爱情故事……这些品牌完美阐释了产品定位,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既满足消费者对家纺产品整体性、配套化、多样化和一体性的产品需求,又深入其内心世界,满足他们对家纺产品情感化的内心需求,以此实现功能、价值一体,感性、理性一体的全面满足。

    家纺企业把单纯的产品服务消费,变成了一次富于精神享受的人生体验,即把生硬的商业交换,变成了富有情感的诗意化行为。
编辑:胡珊珊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