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12月18日在出席第八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时表示,中国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仍面临艰巨任务。他呼吁,各国应为产业发展提供外部环境与内生动力。
崇泉表示,各国应深化开放合作,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共同顺应时代趋势,增强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把握科技革命契机,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提升竞争力。
作为制造大国,中国正在向制造强国迈进,但在这一过程中遭遇来自部分国家的阻力。
一方面,部分发达国家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实行出口管制;另一方面还对中国企业正常的市场行为滥用贸易救济。与会人士认为,这不仅直接损害中国企业的应有权益,也间接影响了产业链上所有其他国家企业的利益,对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而言也是得不偿失。
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顾春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首先要依靠自身实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但同样需要依赖公平公正的国际竞争环境。
顾春芳举例说,在未掌握一项高新技术前,国外产品会以很高的价格卖到中国;等到中国掌握了此项技术,这些外国产品又会以非常低的价格销售到中国市场,令中国产业遭受冲击。
近年来,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约20%,继续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产业基础更加牢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铁路、公路、民航里程大幅增长,能源、邮电领域快速发展。
尽管中国产业发展仍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壮大服务业,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艰巨任务,但崇泉表示,中国产业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动力和潜力所在。其中包括中国对科技成果、先进产业和产品的巨大需求,这既是中国的发展机会,也是世界的发展机会。
自2004年以来,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已连续举办七届。第八届论坛以“合作共赢、平衡发展、共同应对挑战”为主题,由商务部和上海市共同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