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浙江新昌胶囊产业:成本差价利润不容小觑

时间:2012-04-17 09:47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新昌4月17日电 (记者 赵晔娇)在中国,三颗胶囊中,就有一颗出自浙江新昌儒岙镇。记者探访该镇,发现空心胶囊行业利润约为3%-5%。使用工业明胶和药用明胶生产万颗胶囊的成本差约为40元。对于对胶囊需求量巨大的药品生产企业来说,这一成本差价累计起来的利润空间不容小觑。

  儒岙镇坐落在一座小山上,离新昌县中心驱车需要40分钟。很难想象,这个小镇年产空心胶囊800亿颗,占全中国三分之一的江山,另外能和它抗衡的是安徽黄山和山东青岛。

  当地的胶囊产业兴始于上世纪50年代。

  “在上世纪50年代,潘光明在上海一家美国制药厂打工期间,学到了当时刚刚兴起的空心胶囊制造技术。1953年潘光明回乡,用铜筷当模具、铝罐来烊胶、扇子当鼓风机,以极其原始的方法,手工生产出了中国第一粒空心胶囊,由此也拉开了胶囊生产的序幕。由于制作工艺简单,便在家家户户间传开来。”新昌县空心胶囊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宏辉说,发展到90年代,当地有相关企业329家。

  后来,随着国家相关规章制度的出台,这种无序化、低小散的生产状况被一步步改变。来自国家层面的规范分三部曲。

  徐宏辉说,1992年,当时的医药管理局要求相关企业办理药品包材证。一部分有远见的企业办理了。2001年12月正式实施的新《药品管理法》中规定"生产药品所需的原料、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2003年,国家将胶囊生产企业划为特殊辅料类企业。浙江省出台了60个硬性指标。

  “门槛越来越高,一般企业达不到这个要求。2002年开始,新昌按照疏堵结合的思路进行淘汰、重组。”徐宏辉说。

  目前,该县共有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胶囊生产企业43家,拥有自动胶囊生产线35条,半自动生产线393条。

  据徐宏辉说,尽管有规模效应,从业人员也近万人,但新昌空心胶囊生产的利润也仅仅维持在3%-5%。这个数字和浙江传统制造业的利润率一致,属于极低的利润。

  那么,极低的利润率是否是让已被查处的华星胶丸厂、新昌县卓康胶囊有限公司、新昌县瑞香胶丸有限公司、浙江林峰胶囊有限公司,这4家企业铤而走险的原因呢?

  记者算了一笔账。

  工业明胶每吨进价是2万元,一般的药用明胶每吨进价是5万元。一吨约可生产800万颗胶囊。那么,每一万颗的成本差价是37.5元。

  徐宏辉验证了这一差价,他说,他公司采用药用明胶(骨明胶)生产的胶囊每万颗成本在100元左右,但采用工业明胶的企业生产成本只需要60元。

  每万颗粒的成本差价大致为40元。万颗粒在胶囊行业是个很小的数字单位。记者在华星胶丸厂看到了,被药监部门截留的10余箱空心胶囊成品,在一个长、宽、高都不到1米的箱子里,装了14万颗粒的空心胶囊。也就是说,一箱子的差价就是560元。

  按照箱子上的发货单,这些空心胶囊原本是要寄到天宇药业的。

  对于对空心胶囊需求量巨大的药品生产企业来说,这里面的成本差价是个大数字,也是笔巨大的利润。

  记者将继续关注。(完)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